香山帮与上海传统建筑业的历史渊源及变迁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158901937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山帮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工匠帮派之一,学术界对其有较为丰富的研究,这些研究多集中于香山帮的萌芽发展、建筑营造技艺、香山帮在苏州的建筑营造等问题,对于香山帮在江南地区的建筑活动研究较少。此外,上海传统建筑的研究以上海1843年开埠以后的西式建筑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对上海中式传统建筑的研究有一定空缺。苏州与上海由于其地域较为接近,经济文化历来一直有交流,而近代一些社会大事件,如太平天国运动及上海开埠等事件,也使得许多苏州人来到上海活动、定居,香山帮工匠也是其中的一支主流,曾多次来到上海参与建筑营造,他们对上海传统建筑产生了十分明显的影响。  本文试图将香山帮建筑及其活动与上海传统建筑相联系,探寻出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与上海传统建筑的渊源及变迁,本文选取了香山帮工匠在上海营建的建筑实例约20余例,以及数位活动在上海的香山帮工匠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前期文献查阅、资料归纳分析、实地调研、专家访谈等研究方式,对香山帮与上海传统建筑营造业的渊源及变迁进行深入研究。期望本研究能对香山帮及上海传统建筑等问题的研究有所补充,并为进一步全面深入研究江南地区的传统建筑及中国传统建筑做一丝贡献。  本文由“绪论”、“上海传统建筑及其营造业”、“香山帮及香山帮工匠”、“香山帮工匠在上海的建筑及文化活动”、“香山帮建筑营造技艺在上海的变迁”以及“结论”六个章节组成。  本文第一章为“绪论”,首先介绍了课题的研究缘起与研究背景,界定研究范围和揭示主要研究概念,明确研究的意义与目的,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及论文框架,并分析总结国内国外的研究现状。  本文第二章为“上海传统建筑及其营造业”,对上海的自然环境及历史变迁及上海传统建筑的形成及发展进行论述,并从建筑期刊杂志及建筑从业群体两方面对上海传统建筑营造业进行研究。上海的传统建筑亦受到其他活动在此的建筑帮派的影响,在本章的最后一节研究了对上海传统建筑产生影响的建筑帮派。  本文第三章为“香山帮及香山帮工匠”,首先概述香山帮的起源及发展,并对香山帮工匠的活动时期、著名工匠进行分析。香山帮工匠的建筑活动不仅在苏州城区,也进入到了江南其他地区,在本章第三节对香山帮工匠在江南其他地区的建筑活动进行了论述,本章的最后一节论述了香山帮工匠在上海活动的背景原因及条件。  本文第四章为“香山帮工匠在上海的建筑及文化活动”,对香山帮工匠在上海活动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期,并分析总结香山帮工匠在上海活动的行会组织形式,最后对香山帮建筑文化如《营造法原》对上海传统建筑的影响进行论述。  本文第五章为“香山帮建筑营造技艺在上海的变迁”,首先按建筑类型对香山帮工匠在上海的建筑营造进行归纳分析,并选取数例香山帮工匠在上海建造的典型实例与他们在苏州建造的典型实例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在上海所产生的变迁。  本文第六章为“结论”,对以上五章进行总结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其他文献
学位
随着“互联网+”理念的提出和发展,互联网经济已经渗透到众多传统产业,几乎每个行业都面临着“互联网化”的问题。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实体经济日渐萎缩,传统商业面临了巨大
学位
论文简要回顾了人类对住居环境的认识过程,以及我国人居环境建设中存在的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城市面貌缺乏特色、文化内涵贫乏等现象,再以中国传统的山水文化和山水城市理论为理
信息时代科技的发展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城市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和空间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渐渐成为了城市的公共活动场所,空间也从庄严肃穆走向自由丰富。在这种情形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在时间的长河里不断的演化发展,同时如同树木的年轮留下历史的印记。舟山市作为偏远海岛城市,由于处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端,历史上与周边地区及域外
交通影响评价(TIA)在20世纪70年代首先产生于美国,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1991年也开始了交通影响评价工作。目前国内外许多专家对交通影响评价的阑值、研究范围、交通量
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和谐的城市发展建设和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更科学、系统、快速、智能的建筑策划方式。计算机辅助可拓建筑策划(CAEAP)研究是建筑策划与可拓学、计算机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铁路客站建设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站前广场作为铁路客站和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旅客提供了换乘、等候、休息、人流车流集散的场所,为市民提供
在目前国内城乡一体化进程加速、公共交通发展要求强烈的背景下,有关公共交通系统发展的一系列问题突现,尤其是公共交通系统制度发展问题。文章尝试从理论研究和深度案例剖析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