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宽带穿墙探测雷达数据处理终端设计与实现

来源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wanyu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持超宽带穿墙探测雷达是一种新型的、基于超宽带技术的脉冲雷达。该探测雷达利用超宽带信号高分辨和强穿透特性,在接收端获得探测空间复杂目标的回波信号,通过特定的信号处理算法可实现对隐藏在墙壁等遮掩体后的活动目标进行监测和高精度定位,在反恐行动和灾后搜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根据系统实时性和便携性的要求,研究了手持超宽带穿墙探测雷达系统数据处理终端的软硬件设计。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对超宽带雷达探测系统基本理论及工作原理进行了深入分析,根据超宽带信号的特性以及穿墙探测雷达的特点,对雷达回波信号模型和回波特性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测试实验对天线阵各接收通道信号形式进行了分析,为终端数据处理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2、根据穿墙探测雷达系统的整体结构,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DSP TMS320C6711和ARM S3C2410嵌入式双处理器的雷达数据处理硬件平台,由DSP作为专用数据处理单元完成隐藏活动目标定位算法处理,由ARM作为主控机完成接收机预处理后的回波信号采集、动目标方位信息的实时显示以及系统控制等功能。3、结合所采用的雷达数据处理硬件平台,完成了与之配套的软件系统设计。包括DSP和ARM系统bootloader自启动设计、系统初始化参数设定、内存分块管理、系统中断资源管理、ADC数据采集控制以及LCD用户图形界面设计等。4、针对系统采用的单发多收天线阵列结构,研究了采用后向投影算法进行隐藏活动目标定位的基本原理,并将后向投影算法应用于DSP硬件实现。根据系统实时性要求,采用CORDIC算法对定位算法中耗时较大的运算单元进行等效优化,提高了目标成像处理实时性。本文研究中,完成了穿墙探测雷达数据处理终端硬件平台搭建,软件系统设计以及定位算法的优化实现,为便携式穿墙探测雷达系统的后期研制打下了基础。
其他文献
辐射源识别是现代军事技术的一个重要领域,容差问题是辐射源识别中的关键问题.模式识别理论是随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发展而迅速发展的一门学科,它的分类理论在信号分析、图像处
本论文从表型性状、SSR分子标记及亲缘系数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我国陆地棉基础种质和4个基础种质衍生系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主要结果如下: 1、基础种质间主要表型性状差异显著或极显著,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88,品种间差异明显,多样性可涵盖我国95%以上的育成品种,说明所选基础种质代表性强。 2、我国目前育种的三期基础种质,第二、三期比第一期的纤维长、整齐度高,细度好,衣分大,早熟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