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遵循着常规论文的写作思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探讨了我国电视新闻报道中影像叙事存在的问题,并在叙事学、符号学、结构主义三种理论的启发下,对目前的电视新闻节目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找出了问题之所在,并给出了三种切实可行的解决方式。在文章的第一部分,本文通过对电视新闻概念以及特点的梳理,结合着目前中国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实际,提出目前国内对整个电视新闻影像叙事的忽略和不重视,以及这种新闻制作方式对于整个电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电视新闻需要用影像完成叙事。观点建立之后,本文分别从内部的习惯和外部的市场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了当前影像不能完成叙事使命之原因所在。认为从创作者主观方面来说,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文字思维限制了思想的转换,使其不能意识到影像承担信息、完成叙事的巨大优越性之所在;其次,从客观方面来说,影像制作比文字制作的投入成本要高,制作周期也更长,这就使得处在竞争洪流中的新闻媒体不可能不考虑投入与产出的经济价值之所在,严格遵循市场规律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利润回报的价值理念,在创作过程中唯金钱和市场的马首是瞻,结果是恶性循环的持续和扩大。从电视新闻影像叙事存在的实际问题入手,笔者分析了影像的组成元素,为了研究的清晰和方便,对组成影像语言的信息元素进行了划分和归纳,按照主流的观点,将其划分为画面语言、声音语言以及造型语言。在对其作出界定之后,本文重点讨论了影像叙事的优越性,相对于文字而言,影像的动态性、可视性以及象征性都具有巨大的叙事潜力,同时不管是从受众的认知角度还是媒介的技术发展角度,都对影像的出现和发展表达出了极大的肯定。在本文的解决问题部分,笔者使用理论加实际的方式,依托影像语言的基础,按照画面语言、声音语言和造型语言三者在影像叙事当中的不同表现,分三种方式讨论了用影像进行叙事的方法,第一种即用镜头的“三观”层次结构整体事件的框架,使得事件本身可以从杂乱无章的现实环境中抽离出来,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第二种是使用同期声加强现场感的方式,使用现场的同期声等有声语言展现真实的事件流程,既能保持事件的完整和真实,也可使事件本身主动“流”入观众的视野当中,在受众层面得到有效接受;第三种,即在前两种方法的基础上,用含义丰富的造型语言完成故事的总结和升华,使得新闻不只起到告知信息、讲述故事的作用,而能完成大众传播宣传、教育的特殊功能。本文将叙事学的相关理论引入到电视新闻的研究当中,主要采用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电视新闻影像语言的语法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扩充叙事学的学科范畴,也希望可以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电视新闻影像叙事语法,给电视新闻接下来的实践发展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参照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