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战时儿童保育会与中国女性为研究对象,运用报刊及相关文献和口述资料,主要探讨了各阶层的中国女性对战时儿童保育会的贡献,并希望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可以丰富对战时女性对抗战的贡献、战时女性的心理状态、生活状况以及女性本身的普世价值的认识。抗日战争爆发后,武汉成为了全国政治中心。随之各界妇女领导也陆续云集到武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党派、救国会、宗教界各界妇女领导举办了几次座谈会,开始面对异常严重的难童问题,于1938年3月10日,于武汉建立起战时儿童保育会。该会推动全国各阶层妇女的团结作用,奠定了全国妇女抗日统一战线的基础。妇女领导们进行了大量宣传及募捐活动,对该会的运作和维持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各地保育院工作的大部分也是女性。院长受到总会的直接指导,在各地保育院展开具体工作。院长为改善保育生的生活及教育环境采取各个措施,还进行指导工作,全力以赴地管理保育院。教师在院长的指导下,为了培养保育生成为建设新中国的主人,不仅给予保育生进行一定水平的教育,还通过抗战歌曲使孩子们坚定了爱国精神。保育员以及伙食管理员、医疗护理的工作直接影响到保育生的身体健康,她们治疗且预防疾病,拯救了不少生命。无名女性工作人员在艰难的条件下,奋不顾身地从事此项工作,以家人般的感情对待保育生。当时国共两党之间的摩擦影响到保育会工作,但各地保育院可以看到国共两党合作的模范。从事保育会工作的妇女们,超越党派超越阶层,坚持8年时间,成功抢救了约3万难童。这些难童后来在各界担负着重要工作,成为新国家的栋梁人才。该会工作向大众展示了女性本来的母爱光辉与温柔细腻等普世价值,并作为妇女团结的先驱在中国妇女史上增添了有现实借鉴意义的重要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