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享誉世界的司汤达是法国十九世纪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他的创作生涯开始得较晚,并且是进入意大利米兰之后才开始创作。纵观他的创作,有关意大利的作品占据了绝大部分,涉及游记、人物传记、小说乃至散文等。更具戏剧性的一幕则是他自己生前为自己写下的墓志铭:“亨利·贝尔,米兰人,生活过,写作过,恋爱过。”他视自己为米兰人,并将这置于墓志铭的首位,连死后也要以意大利人自居。司汤达何以有如此浓郁的意大利情缘,联系他的一生特别是他的创作,才能探明就里。而司汤达生前多次往返意大利,在他的有关意大利题材的作品中更是高度赞扬了意大利的自然人文风貌,这引起了古今中外绝大多数学者的思考及研究,研究者们广泛关注司汤达的“意大利情缘”及其笔下的意大利人物形象性格及背后的批判意识。而本文鉴于此,通过细读司汤达创作的意大利方面的作品---《巴马修道院》和《意大利遗事》,联系司汤达的自传、理论专著及相关游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展开对司汤达创作中的意大利因素的研究。本文将司汤达创作中的意大利因素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从“激情之爱”入手,结合作品分析其具体表现,即此种爱情产生的基础---真诚,维护爱情中的决绝无畏、追爱过程中敢爱敢恨的疯狂以及一直萦绕的悲剧氛围,然后从司汤达个人经历及此种爱情背后的文化缘由探讨激情之爱产生的原因,;第二章则主要谈论意大利“本真的艺术”,首先从“本真”分析,探讨最根本的此类身份的认同,即意大利民族中的本性及与之相关的司汤达的家族的身份,然后分析“艺术”,着重分析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以及司汤达在意大利期间感知到的艺术形式,最后则讲明艺术给司汤达带来的“审美的提升”在作品中的表现;第三章“‘自我’的信仰”部分,先结合作品详述司汤达着力批判的政治和宗教,说明司汤达对这两者所代表的物质形式信仰以及精神媒介信仰的反抗,进而具体深入地进入司汤达的思想层面,以此引出最后一个小节即其赞成的真正信仰所在---“自我主义”,探明其含义、文中的具体表现及缘由。结语部分点明,三大要素虽然并行,却又相互补充,并且指向“自我主义”的张扬,即真我的展现。而司汤达“大器晚成”以及影响深远,是与其忠实及重视内心的自我选择并推己及人,以期得到全人类的共鸣有关。最后结合其墓志铭得到本文的一个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