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指示作为一个普遍的语言现象,是任何语言中不可或缺的。指示词在韩国语和汉语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现代韩国语指示词“(?)”与现代汉语指示词“这/那”以及以它们为基本型派生而成的词语是韩汉指示词的典型语言成分。在指示体系上,韩国语指示词是“(?)”的三分体系,而汉语指示词是“这/那”的二分体系。由于指示体系的不同,在对韩汉指示词的理解和对译过程中,易产生缪误。本文考虑到这种问题的存在,在前辈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韩国语指示词“(?)”和汉语指示词“这/那”为研究对象,从指示词的指示对象和功能角度进行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和分析了它们的共性和差异以及揭示了二者的对应。本文在第二章重点考察了“(?)”和“这/那”的指示对象,揭示了韩汉指示词在指示人物,事物,时间,场所,事件/话题以及虚指时的特点。首先,从表现形式上来看,“这/那”单独使用能够指示人物,事物,时间,场所。这种情况下,含有“这/那”的句子往往是判断句,指示对象就是句子的主语或者主题。“(?)”和“这/那”单独使用能够指示事件/话题。“(?),这/那”合用表达虚指。“这/那+名词”的结构中,这/那和名词中间可以添加数词或量词。而“(?)”没有这种用法。其次,指示人物时,“这/那”可以类指,不单单指示特定的人物,而是指示一类人;指示人物时,“这/那”可以直接用于人称代词后,针对“这/那+名词(短语)”和人称代词到底是同位关系还是所属关系这一点,作了进一步分析。另外,“这/那”可以和人名一起使用,这时,“这/那”有着强烈的定冠词化倾向。指示场所时,“(?)”和“这/那”都可以直接用于固有名词前;“这/那+名词(短语)”的结构还可以直接用于固有名词后,对前面的固有名词起强调作用。第三章重点考察了韩国语指示词“(?)”汉语指示词“这/那”的指示功能和话语标记功能,揭示了“(?)”和“这/那”在功能方面的共性和差异。本文通过对韩国长篇小说《寻找母亲》中、韩文本中指示词“这/那”和“(?)”的使用情况统计得出:汉语的指示词“这/那”共出现了774次,其中‘这’出现了497次,占64.2%;“那”出现了277次,占35.8%;“这”和“那”的频率比例约为1.79:1;韩语的指示词“(?)”共出现了979次,其中“(?)”是625次,占63.8%;“(?)”是295次,占30.1%;“(?)”是59次,占6.1%;“(?)”和“(?)”的频率比例为2.12:1。这也就是说,表达指示功能时,汉语的指示词“这”的使用频率最高,而韩国语的指示词‘(?)’的使用频率最高。此外,本文通过对《寻找母亲》韩文文本中指示词“(?)”译为中文文本的指示词“这/那”的使用情况统计得出:“(?)”(99.3%)基本上与“这”对应;“(?)”与“这/那”对应的比率分别为47.8%,52.2%,;“(?)”与“这/那”对应的比率分别为30.0%,70.0%,从而考察了韩汉指示词之间的对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