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篮球运动自1895年传入亚洲,已有100余年历史。现在已经成为亚洲最普及的运动项目之一。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尤其在最近50年来,亚洲女子篮球成绩起伏较大,运动格局不断变化,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亚洲女子篮球运动格局的变化除受篮球运动自身规律的影响外,还与政治、经济、文化、体育体制、技术风格和承办世界大赛等因素有较大的关系。回顾亚洲女子篮球运动格局演变历程,了解女子篮球格局演变的影响因素,将有助于把握篮球运动的内在规律,提高我国女篮成绩,推动我国篮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本研究运用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亚洲各国女子竞技篮球运动为研究对象,对亚洲女子篮球不同时期的格局和特点进行了划分,并对影响亚洲女子篮球运动格局变化的政治、经济、文化、体育体制、技术风格和承办世界大赛等因素作出分析;探寻亚洲女子篮球格局变化和中国女篮成绩起伏不稳定地深层次原因,为中国女篮缩小与世界强队的差距和腾飞献计献策。结果表明:亚洲女子篮球运动格局演变分为四个时期:日韩争霸时期(1949—1973年)、中日韩三国鼎立时期(1973—1982年)、中韩争霸时期(1983—1995年)、日韩短暂复苏以及中国再次强大时期(1996年—至今)四个阶段。政治、经济、文化、体育体制、技术风格和承办世界大赛等因素对亚洲女子篮球运动的发展变化都有制约和促进作用。其中政治、经济因素在女子篮球格局演变起着基础性作用,国家的稳定、国家对女子篮球的重视程度以及国家经济的发展状况对女子篮球起着重要的作用;体育体制、技术风格等因素对女篮格局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体育体制对亚洲女子篮球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体育体制的变化在短期内就能影响到亚洲女篮的大赛成绩,技术风格是球队克敌制胜的绝活,风格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着球队成绩;文化是女篮格局演变的潜意识、隐性因素,它长期存在于人们的思维、观念和行动上,最终在比赛场上影响教练和队员的行为,它具有长效性和隐蔽性,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承办世界性篮球赛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女子篮球运动的开展,进而带动举办国和周边国家女篮成绩,因此,承办世界体育篮球赛事对亚洲女篮格局演变有一定作用。中日韩和中国台北基本占据亚洲大赛的前4名,中日韩三国在不同时期位置出现变动;亚洲女篮在世界女篮运动格局中的地位呈波浪状变化,中国女篮成绩在不同时期也出现起伏。目前我国女篮运动水平虽然在亚洲保持领先的地位,但与世界强队差距在拉大;中国女篮球应尽快完善体制改革,推进女篮运动的职业化、商业化和产业化进程,加强与世界篮球强国的交往,重视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建立通畅的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走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