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题依据就理论框架而言在于:首先,乌蒙勃托·艾柯的符号学具有百科全书式的特点,是继索绪尔和皮尔斯之后的权威性符号学著作。其次,艾柯的符号学包括符号本身的理论、代码理论与符号生产理论,他认为文化是建立在意指系统之上的通讯系统。他的符号学采用普遍的代码原则取代了狭义的语言结构原则,将语言符号学理论外推至非语言的其他文化系统,实现了语言、文学、文化的相互结合,并由此开创了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的新局面。西方对艾柯的研究比较充分,但国内对艾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他的阐释学、美学以及小说的研究,对其符号学进行文本分析的还没有,这明显与艾柯符号学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不相符合。就文本而言:首先,《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一经出版便好评如潮,作品备受读者喜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将读者直接带入到无比紧张惊险的魔法世界。其次,通过文献总结发现国外对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六个方面,即政治性解读、文学性解读、经济学和法律性的解读、教育方面的解读、电影媒体性解读和心理学方面的解读。国内对哈利波特系列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即翻译方面、语言学方面和文学方面。无论国外研究还是国内研究都没有对《哈利·波特和魔法石》以及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符号学解读,因此本文以《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为文本,对其小说中所包含的侦探情节用艾柯的符号学理论进行分析。虽然魔法世界本身是虚拟不存在的,具有传奇和神秘色彩,但是这里所描写的事情都虚而不妄,合乎日常的事理人情,因此对文本侦探情节的分析可用逻辑推理进行研究。艾柯关于符号的说谎理论,因最终保证符号意义脱离指示对象这一状态,可以谈论现实中并不存在的符号内容,这一学说用于魔法这种虚拟世界的研究再适合不过。经文本和理论相结合,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代码理论和符号生产理论是可以用于分析文学作品的,尤其是具有悬疑和推理的侦探情节。其次,《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存在两个世界即:麻瓜世界和魔法世界。艾柯的代码理论把客体视为文化单位。文化单位中表达和内容的对应需要社会成员的普遍认可,因此麻瓜世界和魔法世界中对同一客体的不同认知正是体现了艾柯文化单位的思想。魔法世界的符号意义丰富,具有引申意指,也符合艾柯内涵符号学的观点,很适合用来分析魔法世界的典型代码。最后,《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这本小说围绕魔法石有被偷的可能,以及被谁所偷展开的,这时应用艾柯符号被识解的四种方式能帮组我们从符号认知的层面更好的理解为何哈利、罗恩和赫敏会把怀疑目标指向斯内普。就研究贡献而言:首先,本文运用艾柯的符号学理论对《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的侦探情节进行分析,为之后学者研究该小说提供了新思路,新视角。其次,本文也为代码理论和符号生产理论在文本分析中的应用提供了借鉴,揭示了意指符号学和交流符号学在分析小说情节中的强大阐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