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骨皮质切开辅助快速牙移动模型,观察牙移动速率的变化并通过检测骨转换标志物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及骨钙素(Osteocalcin,OC)在实验性牙移动过程中的变化,分析骨皮质切开对牙移动的影响,为临床快速牙移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52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G1(辅以骨皮质切开的牙移动组,10只);G2(常规牙移动组,10只);G3(辅以骨皮质切开的牙移动组,14只);G4(常规牙移动组,14只);G5(空白对照组,4只)。对G1与G3组大鼠实施骨皮质切开术。一周后,G1,G2,G3,G4组各大鼠均以结扎固定的上颌两切牙为支抗,使用镍钛螺旋拉簧施加30g力近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G1与G2组大鼠分别在加载后第0、1、3、5、7、14、21、28天测量加力侧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邻面和同侧上颌切牙远中邻面之间的距离,相邻两时间点距离差值即为大鼠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距离;G3与G4组大鼠按加力后处死时间点(第1天、3天、5天、7天、14天、21天、28天)随机分成7小组。处死大鼠后,对实验样本进行HE染色,ALP特殊染色及O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进行染色强度分析,观察骨皮质切开术后大鼠移动牙牙周组织中ALP、OC的表达与分布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从作用力加载的第3天开始,G1组实验侧第一磨牙近中移动距离比G2组大,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G3组与G4组比较,在第3,7,21,28天各时间点,G3组ALP活性表达高于G4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5天时G3组ALP活性表达明显高于G4组,差别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G3组ALP含量第5天时达到峰值,第5天后开始随时间下降,但一直维持在较G4组更高水平,至第28天仍未恢复至加力前水平。而G4组ALP含量第14天时达到峰值,随后ALP含量也开始下降并在加力后的第28天基本回到加力前水平。3、在各个时间点,G3组OC活性表达均高于G4组。从加力的第5天开始,G3组大鼠OC表达明显增强,差别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G3组OC早期出现表达增强,7天时达到峰值,之后逐渐减弱,后期(28天时)仍可见OC表达较明显;而G4组OC表达缓慢增强,第14天才达到峰值,之后减弱较快,至第28天时已基本回到初始加力的水平,差别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骨皮质切开术辅助加力可以提高实验牙移动速度。2、骨皮质切开可以在早期改变大鼠牙周骨代谢状态,促进骨形成,导致区域性代谢加速,这种区域性代谢加速现象持续时间超过四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