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适应多速率语音编码(AMR)是由3GPP制定的应用于WCDMA系统的语音压缩编码,它以更加智能的方式解决信源和信道编码之间的速率分配问题,从而使得网络资源配置和利用更加灵活高效。与定速率语音编码相比,其可以根据网络信道质量来自适应地调节语音发送速率,从而达到最大限度保障语音质量的目的。 我们知道,实现VoIP通信的关键部件是网关,而传统网关一般嵌入的都是定速率语音编码方案,如:G.711,G.729等。因此在“三网一体”这个大背景下,语音、数据和图形往往由于同时发送,网络带宽将会更加宝贵、更加有限。这样,这种采用固定编码速率的语音编码就不能够根据网络信道质量来自适应地调整语音发送速率,从而使得合成后的语音质量变差,尤其在网络业务量很大的时候。 因此为了在有限带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保障IP语音质量,本文在详细研究了AMR算法的基础上,首先对其VAD2技术(话音激活检测技术)进行了优化和改进,分析了将其引入到VoIP中的可行性,给出了仿真结果,通过与VoIP的VAD技术、原VAD2技术比较,证明了优化后VAD2技术可以更好地保障IP语音质量和提高语音编码效率;其次对AMR算法中舒适噪声生成技术进行了优化处理,分析了将其引入到VoIP中的可行性,通过与原技术在仿真结果上的比较,证明了优化后的舒适噪声生成技术可以进一步地节省VoIP传输带宽和降低语音数据平均输出速率;最后为了克服传统VoIP的不足,提出了在VoIP中引入自适应切换语音发送速率的策略,并且在NS-2平台下设计和得到了基于AMR算法的VoIP模型,通过与基于G.729算法的传统VoIP模型比较,证明了其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保障,尤其在网络拥塞的环境下。最后我们得出结论:经过优化处理后AMR算法的一些关键技术可以很好地与VoIP系统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