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各层次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也是各类英语考试用以检测学生英语语言技能的一项重要指标。过去我们一直把阅读单纯看成是一个视觉信息的解码过程,阅读课一直以讲授语言知识为主,教师指望随着语言知识的增加,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自然而然就能提高。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我国各层次英语学习者都普遍存在着无法深层理解文章意义以及只重细节抓不住全篇的“见树不见林”的现象。为此,本文探讨了影响中国学生英语阅读的更深层的原因。 在现代阅读理论的指导下,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阅读不仅仅是一个视觉信息的解码过程,还是一个非视觉信息的参与过程。非视觉信息既包括构成人们总体知识体系的背景知识,也包括对英美族人构建篇章的约定俗成的模式的认知。因此,阅读中非视觉信息的参与过程还应包括读者的解码方式和作者的编码方式达到协调一致的过程,即读者探寻作者的思维模式的过程,而作者构建语篇的思维模式显然是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具有不同的思维习惯和特点。因此,中国学生的英语阅读是一个跨文化交际过程。本文把中国学生的英语阅读置于跨文化交际的框架之中,分析了造成中国学生英语阅读理解障碍的文化冲突。 本文首先界定了语篇模式的概念,阐述了语篇模式与人们思维模式和文化背景的紧密关系。就英、汉两个民族的约定俗成的建构语篇的模式分别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造成两种语篇模式差异的两个民族的不同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总的特点。介绍了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即具有代表性的三种典型的英语语篇模式的结构和特点,以及一次对中国学生的语篇模式类型和特点的调查结果。借助于当今普遍公认的阅读理论解析了掌握英语语篇模式有助于中国学生深层次理解英语语篇:有助于培养中国学生“顶向下”式(即运用宏观层次线⑧黯款氯索对语篇进行解码,进而对句子、词组、单词进行解码,是一种从上至下的信息加工过程)的高级阅读技能和掌握高效阅读的方法,从而提高中国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并探讨了帮助中国学生有意识地掌握英语语篇模式途径。本选题的重点在于介绍汉、英两个民族的语篇模式的差异及其引起这种差异的根源一一两个民族的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并详细介绍了三种典型的英语语篇模式的结构和特点,即一般一特殊型,问题一解决型,匹配比较型。本选题的难点在于分析语篇模式理论对中国学生英语阅读的启示,即掌握英语语篇模式的必要性、意义以及途径。因为国内外学者对此所做的研究和探讨还较少。 由于英语语篇模式特定的文化属性,中国学生难以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自觉掌握它,并且掌握英语语篇模式对于中国学生实现高层次、高效率的英语阅读具有重大的意义,能解决中国学生英语阅读的根本障碍。因此将英语语篇模式的认知纳入英语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应不仅讲授语言知识,同时应向学生揭示语言底下蕴藏的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所反映的英语族人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对英语语篇模式的敏感性,并通过英语语篇模式的理论讲授和相应的阅读实践相结合,促进中国学生对英语语篇模式的掌握。关键词:英语语篇模式中国学生的英语阅读语篇模式思维方式 文化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