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子间相互作用是化学及其相关学科的一个研究热点,受到广泛关注。这是因为分子间相互作用在构建超分子结构、解释化学反应机理以及进行药物设计等过程扮演重要角色。本论文研究了几种在有机合成、晶体材料等领域有重要用途的含硼和磷化合物,从理论计算角度研究了它们参与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摆脱了实验条件方面的限制,对将来的实验研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1)使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在MP2/aug-cc-pVTZ水平上对卤素受体乙硼烷及衍生物与卤素供体XCN、XCCH、XCF3、XF(X=Cl、Br、I)通过卤键结合的一系列复合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形成卤键作用时,B–B键是很好的电子供体,尤其对卤素供体XF而言。对卤素供体XF,卤键强度按照IFAs>Sb顺序减弱,表现出与常规磷键不同的取代效应以及对磷原子本质的不同依赖性。这些顺序与X原子上的静电势不一致,但是可以通过轨道作用得到很好的解释。 (5)用理论计算方法研究了H3N···FH2X···MCN(X=P和As;M=Cu、Ag和Au)三聚体以及相应的二聚体。X原子在磷键和配位作用中分别为电子受体和电子给体,在三聚体中同时扮演两种角色。静电作用和电荷转移在磷键形成过程中占主要作用,而配位作用主要是静电和极化主导的。相对论效应,尤其对Au原子而言,使得配位作用的作用能和结合距离表现出反常规律。三聚体中较强的配位作用使相对较弱的磷键增强,但是磷键却对配位作用起到减弱的效果。 (6)对XO2F:NCH:NCY和XO2F:CNH:CNY(X=P、As;Y=H、Li)三聚体以及相应的二聚体在MP2/aug-cc-pVTZ水平上进行了研究。PO2F形成的π-hole磷键比AsO2F强。路易斯碱中的Li取代使氢键和磷键作用均增强,而且对磷键作用的增强效果更显著。三体中,π-hole磷键与氢键表现出正的协同效应。取代效应和协同效应都可使氢键增强,且两者表现出正的非加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