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肖邦波兰舞曲的创作特征和演奏技法——以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Op.22、Op.53、Op.61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u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里德里克·肖邦是浪漫主义时期波兰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波兰舞曲作为肖邦钢琴作品中尤为重要的乐曲体裁之一,其创作贯穿了他的一生。肖邦的波兰舞曲在继承古波兰舞曲基本结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各种有意义的创新,使作品无论是在数量与多样化上,还是在风格的动人及和声的革新上,都极大地超越了前辈和同时代的作曲家。根据波兰舞曲三个不同创作时期的划分,笔者分别选取了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研究,将音乐本体理论分析和具体演奏实践紧密结合,重点探讨了波兰舞曲的创作特征和演奏技法,旨在帮助更多的演奏者能在深刻领悟肖邦波兰舞曲内涵基础之上,运用正确的弹奏方法恰如其分地演绎音乐。   本论文主要内容共分三个部分:第一章是对波兰舞曲的概述,阐述了波兰舞曲的起源与发展、基本特点及相关的创作概况。第二章详尽分析、论述了肖邦波兰舞曲的创作特征,从各音乐要素(节奏、速度、旋律、力度、织体、调性、和声进行)和三首代表性作品的曲式结构入手研究,既诠释了肖邦波兰舞曲的总体创作特征又揭示出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的演变。第三章从特征性节奏的把握、自由速度的处理、歌唱性旋律的触键、力度变化的诠释、演奏技术难点的解决和踏板的运用几个方面研究波兰舞曲的演奏技法,以期能为演奏者提供一些借鉴,从而更为准确、生动地演奏该体裁作品。
其他文献
楚漆器在北方中原之“史官文化”与南方楚地之“巫官文化”互相交融的文化背景下,在其特定的自然环境与社会人文环境交互作用中,在青铜器与陶器更迭过渡的特殊历史阶段发展起来
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在新常态下,在新城镇建设中,如何利用历史资源去寻求发展,而不是以一种大投入、重资本、高开发的方式。因此,在这样一个价值基础下,提出就文化作为资本,把历史文
期刊
本文的写作以1985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20世纪艺术中的‘原始主义’:种族与现代联系”的大型展览和1989年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举办的“大地魔术师”展览为对象,通过整理
既有建筑的更新改造,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城市规划发展的关注一个重要的一个重要领域。建筑改造符合我国阶段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基本目标,也符合我党坚持科学发展
大卫·霍克尼是西方当代最负盛名、最有影响和最有成就的造型艺术家之一,同时也是当今世界最受欢迎的在世艺术家之一。霍克尼的作品风格多样且涉猎如油画、水彩、版画、摄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