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歌苓《第九个寡妇》话语的修辞建构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hangQin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九个寡妇》是著名旅美作家严歌苓的重要代表作,是其创作由理性转向形像的很重要的一部作品,是她“本土”叙述较为成功的一部代表作。这部小说的语言迥异于严歌苓的其他作品,小说多变灵活的修辞技巧展现了她独特的语言魅力。为了创作《第九个寡妇》,严歌苓专门去河南进行考察,这部长篇里运用了河南方言。《第九个寡妇》讲述的是有关农村“土改”的故事,主要写一个女人心灵史的变迁,关注一个普通女人在大的历史背景变迁下坚韧的生命力。这部长篇小说语言精湛,故事波澜起伏。河南洛阳土改时期,地主孙怀清被枪毙,却未死透。他的儿媳妇把他背回来藏到地窖里将近二十多年,直到最后孙怀清获得自由。这部小说是严歌苓以历史事实为依据进行的创作,极为感人。通过研读,我们发现了里面大量的修辞现象。本文以广义修辞学和西方修辞结构作为理论基础对严歌苓《第九个寡妇》话语的修辞建构进行研究。以广义修辞学的修辞作为话语建构方式——修辞技巧的角度入手,从话语建构的自觉、话语建构的陌生化、话语建构的合理三个方面对严歌苓《第九个寡妇》话语建构艺术、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进行研究;论文正文部分的第三章主要以西方修辞结构理论来研究《第九个寡妇》的篇章结构。本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严歌苓小说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正文,正文第一章,主要从小说的话语进行研究,分析《第九个寡妇》人物对话及叙述话语的修辞特色;第二章主要从语法层面,细致分析《第九个寡妇》词语使用的陌生化,句式的选择,系统分析其在语法方面的修辞建构;第三章主要从篇章结构层面研究分析《第九个寡妇》的整体篇章结构、细节描写的篇章功能。第三部分是结语,总结《第九个寡妇》话语建构的修辞艺术。本文希望通过从修辞学的角度对《第九个寡妇》进行系统的分析,最终得出结论,《第九个寡妇》在修辞上是一部成功的长篇小说,有着很高的语言修辞艺术及其鉴赏价值。
其他文献
方言是民族语的地域性表达,体现着一个地域人们的风俗习惯,而方言电影作为记录方言的方式,恰逢其时的出现,给方言的传承打开了一个窗口。同时方言作为重要的地域文化符号,代表了某
小学语文在低年级阶段基本上是以拼音教学为主,高年级则是以词语、阅读等方面为主。但是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词语教学”并没有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因此,针对小学六年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