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死亡是一切生命的最终归宿、终极命运,是人类自古便面临的最大困惑。虽说关于生与死的诠释,即生死观会因人而异,同一时代共同生活的集团所持有的生死观应该具有共同点。在日本,生死观随时代发展发生过巨大的变迁。本论文旨在通过《平家物语》探明首次打倒以天皇为中心的贵族而树立起武士政权的中世初期的日本人的生死观。《平家物语》完成的中世初期是儒学和佛教等外来思想开始深入日本人的精神世界被日本土着思想所吸纳、新的生死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生死观方面,站在外来思想与日本土着思想融合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其变迁在日本史上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概况介绍如下:1、外来思想的儒学、佛教等传入日本前,日本人遵从土着思想,认为生命宝贵,本能性的珍惜生命。同时,认为灵魂不灭,死后存在没有极乐与地狱区分的“彼世”,对死亡怀有回归亲切故土的亲近感。2、自6世纪左右儒学、佛教等外来思想相继传入日本之后,生死观方面开始出现变容。本论文研究的重点正在该时期。特别是“极乐”及“地狱”的佛教思想,给当时日本人以强烈的刺激。“极乐”的概念与土着思想的“彼世”有着相似之处,终于相互融合而一体化。与此相对,地狱思想启发日本人思考死后的痛苦。但是,日本人反而从生,而非地狱,来探求通向极乐的道路、方法,在死亡中找到安逸,依旧对死后世界怀有亲近感。《平家物语》成立的中世初期,日本人摆脱囫囵吸收儒学及佛教等外来思想的阶段,开始内化这些外来思想,融合包括日本土着思想在内的三种思想。在生死观方面,是新的生死观形成的重要时段。神道司现世祸福、佛教主来世救赎、儒学教现世处世心得,这三种思想以这种形式职责分担,构建成“现世安稳、后世善处”思想为代表的“现当二世安乐信仰”。其中,日本的新宗教净土宗的影响不容忽视。中世初期以后,虽多少有所变化,在生死观方面三教职责分担的状况一直继承下来。以明治维新为分界,各种科学技术、科学思想不断涌入日本。因此,日本人了解到死后世界的不存在,死即无等内容,“现当二世安乐信仰”代表的传统生死观不断全面崩溃,而另一方面,多数人特意相信“彼世”的存在,要贯彻传统的生死观。3、战后,由于科学取得长足进步,人类寿命延长,死的界限模糊,生命的神圣性受到质疑。生死观面临着严重危机。现在日本社会让人感到一直处于一种“生死观空洞化”的状态,这种状况从战后的经济高度成长期开始逐步显在化,尤其在被称作新人类的一代人身上尤其显著。本论文研究具有深刻的意义。首先,有助于正确把握中世初期日本人的生死观。另外,正如前述,日本人的生死观有巨大的变迁,各个阶段有与以前所不同的内容,同时还保持有未曾变动的内容。因此,本研究可以帮助理解现代日本人的生死观、启发对现代以及今后诸问题的深思熟虑。当然,笔者的该论文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这些正是笔者今后要继续努力的方面。如果本论文能够在《平家物语》或者日本人生死观等方面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作用的话,笔者会更加感到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