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林省秸秆资源丰富,将秸秆变废为宝,来发展肉牛产业,从而提高高档牛肉的产量以及品质,降低秸秆焚烧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秸秆"过腹还田",实现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是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目前,完全混合发酵日粮(TMF)倍受人们的重视,并且逐渐应用到各奶牛场,而对于肉牛用TMF的相关研究却处于空白,所以本试验主要针对延边黄牛用TMF的调制进行相关试验研究,以探求TMF的最佳发酵条件,为生产高品质的延边黄牛用TMF提供理论基础。本试验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乳酸菌不同添加量及糖蜜对TMF发酵品质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CT-10(乳酸菌)不同添加量及糖蜜对TMF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处理组包括CON(对照组)、T1(0.5%乳酸菌)、T2(1%乳酸菌)、T3(0.5%乳酸菌+5%糖蜜)、T4(1%乳酸菌+5%糖蜜)5组,室温条件下密封发酵10 d后开袋,测定其发酵品质。结果表明:各组间粗蛋白与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差异不显著;T4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T3和T4组pH、乳酸含量与对照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T3组乳酸含量最高,T4组pH最低;各试验组氨态氮含量、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和乙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T4组丁酸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V-Score得分依次为T4>T3>T2>T1>CON,各组都达到了优的级别。综上,从发酵品质及经济效益分析两方面综合考虑,乳酸菌的添加量为0.5%,并与5%的糖蜜混合使用较为适宜。2.不同温度条件下,发酵时间对TMF发酵品质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温度条件,发酵时间对TMF发酵品质的影响。将CT-100.5%+糖蜜5%的TMR装入发酵袋内并于5 ℃、15 ℃和25 ℃条件下密封发酵5 d、10 d、15 d、20 d和30 d开袋测定其发酵品质。结果表明:5 ℃时,发酵时间对TMF的中性洗涤纤维和粗灰分影响较小(P>0.05),而对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和酸性洗涤纤维有较大的影响(P<0.05);15 ℃条件下,除了对中性洗涤纤维没有影响外,对其他指标影响较大(P<0.05);25 ℃条件下,不同的发酵时间对干物质、粗脂肪、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无显著性影响(P>0.05),而对粗蛋白却有较大影响(P<0.05)。不同的发酵时间对TMF有机酸含量影响显著,在5 ℃和15 ℃,发酵30 d天时pH分别降至4.23和4.36,而在25 ℃条件下,发酵20 d,pH降至4.57,乳酸含量和氨态氮含量分别达到最高;综合以上结果和V-Score评分最终得出结论:5 ℃条件下,发酵20d效果较好,15 ℃条件下发酵15-20 d效果较好;25 ℃条件下发酵5 d左右效果较好,饲料等级均为优。3.不同发酵菌剂对TMF发酵品质及对延边黄牛瘤胃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本试验主要研究不同的发酵菌剂对TMF发酵品质以及对延边黄牛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试验分为CON(对照组)、T1(添加NFK)、T2(添加RJ)和T3(添加CT-10)4个试验组,并分别将不同的乳酸菌剂组的TMR装入发酵袋内室温条件下密封发酵一周后开袋测定其发酵品质及对体外模拟瘤胃内容物常规指标。结果表明:发酵菌剂对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以及有机酸含量有显著性的影响(P<0.05),各试验组饲料等级均为优;T2和T3组可增加8h的瘤胃DM消失率;对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不同的发酵菌剂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影响pH、产气量、气体成分、挥发性脂肪酸和微生物蛋白含量,且影响显著(P<0.05)。结合以上数据可知,T2组饲料发酵效果和对延边黄牛瘤胃体外消化率效果较好,但三个试验组差异不显著,综合经济效益分析,T3组可应用于实际生产中。综上:通过以上试验结果可知,CT-10与糖蜜混合添加的最适宜比例为0.5%乳酸菌+5%糖蜜,其在5 ℃条件下发酵20 d,15 ℃条件下发酵15 d左右,而在25 ℃的环境下发酵5 d效果较好,其菌的发酵效果与国内较好的菌剂相比效果相当,且也可以有效改善延边黄牛瘤胃微生物发酵特性。所以CT-10可应用于延边黄牛TMF的生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