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分子模拟方法研究HIV-1整合酶与抑制剂及病毒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zhk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随着各种理论计算方法和分子模拟技术的发展,药物设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即合理药物设计的阶段。其内容的核心是,针对酶、受体、离子通道以及核酸等潜在的药物设计靶点,并参考其它内源性配体或天然产物底物的化学结构特征设计出合理的药物分子,以发现选择性作用于某种靶点的新药;其方法的核心是对受体-配体相互作用的研究。合理药物设计已成为国际上十分活跃的科学研究领域。本论文以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1)整合酶为研究对象,用分子对接方法、分子动力学(MD)模拟方法和结合自由能计算方法研
其他文献
在配电网中,小电流接地系统的单相接地故障几率最大,故障发生后,快速选出故障线路对提高供电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小电流接地系统接地故障电流小,受各种因素影响,故障状态复杂,现有故障选线装置实际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本文在分析故障零序电流暂态特性频谱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包分解和信号距离的选线方法。研究了单相接地故障暂态高频零序电流的频谱分布特征。利用零序网络模型对谐振接地系统接地故障零序电
本文首先针对中性点不接地电网情况,对电网正常运行和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电网状态和主要特点进行了理论分析,由此引出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正常运行时的电网状态,以及单相接地时消弧线圈的补偿原理。其次,详细列举了当前相对比较成熟的电网对地电容电流的检测方法,对这些检测方法进行了原理分析和公式推导,并对它们的精确程度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在以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课题成功开发了以单片机为核心具有自动跟踪补偿功能的
开发利用新能源是当前应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性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的重要途径。电力领域通过分布式电源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可实现能源的清洁替代。微电网作为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的有效方式,其运行的经济性越来越受到关注。电力系统动态经济调度是保证系统运行效率,提高系统运行经济性的重要手段,但目前针对微电网动态经济调度方法的研究还十分有限。从对微电源的运行特性分析入手,归纳总结了面向动态经济调度的微电源特性模型。
随着处理器内核电压降至1V以下,其电流消耗则不断上升,未来的负载点电源(POL)要求有更高的效率、更高的功率密度和更快的瞬态响应速度。对于瞬态响应性能的研究,通常单纯地只对主电路或控制方法进行优化,本论文则综合考虑了上述两方面因素,以输入电压12V、输出电压可调0.9V-3.3V/16A(最大输出电流)、采用同步整流BUCK电路的POL样机设计为例,从以下方面进行探讨:1.介绍了负载点电源的主电路
本文介绍一种高精度、准实时而系统简单的光学测量方法,它是通过测量被物体表面扭曲的结构光强度分布的位相来实现对物体三维形貌的测量的。该方法利用计算机实现相移,采用CCD
配电自动化的实时数据、故障自动处理的判据、开关设备的运行工况等数据都来源于配电终端,并通过配电终端来进行故障隔离、负荷转移和对非故障区段恢复供电。因此,配电终端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