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系馆是教育建筑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它是建筑教育理念的物化产物。近些年,国内很多建筑院校纷纷修建建筑系馆或者改建已有系馆以满足更加复杂的功能需求,建筑系馆逐渐成为表现院校内涵的一种重要载体。在这样的背景下,本论文选取建筑系馆作为研究对象,以建筑状态为研究的重点,从人的行为与心理出发,借鉴有机建筑观,提出了建筑“活力”的概念。将建筑教育与建筑系馆的设计结合起来,既注重多元化的建筑教育模式对学生的专业培养,又强调建筑系馆本身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论文首先对当前建筑教育缺乏活力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在对影响建筑系馆设计的主导因素进行了分析后,认为建筑系馆虽然在最初阶段直接反映了某个建筑师的教育思想,而后来建筑系馆却逐渐与院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相融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不同院校建筑教育理念的演变和发展。论文提出建筑系馆的设计应以激发并维持建筑的“活力”为前提。
而后根据新时期建筑系馆的发展趋势,针对国内建筑教育存在的问题,论文较为系统地从两个方面架构建筑系馆的“活力”营造框架,即精神活力营造和物质活力营造。通过建筑教育培养模式与空间环境设计共同对师生进行“内化”,以人为核心,激发建筑的活力。
最后,通过分析不同建筑院校的教育模式,对比不同系馆的人性化空间设计,结合对使用者行为心理的调研,论文提出了对建筑系馆进行“活态”设计的思想理念,并总结出建筑系馆的活力设计的特征,初步建立了对此类建筑的活力研究的框架。
建筑系馆的“活力”营造是一个可持续的研究,它会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师生心理行为的变化而不断得到丰富,需要不断的探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