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丝草是禾本科金发草属植物金丝草(Pogonatherum crinitum(Thunb.)Kunth)的干燥全草,于《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等书中均有记载,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中外学者对金丝草的研究在化学成分方面止步于唯新单体化合物的分离,在药理学方面局限于对金丝草提取物的药效评价,为了更加明确金丝草的活性成分,有效地开发利用该资源,本文开展了聚酰胺富集纯化金丝草总黄酮最优工艺、金丝草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及单体化合物体外抗HBV活性测评的初步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第Ⅰ部分聚酰胺富集纯化金丝草总黄酮的工艺研究。目的:应用响应面法对聚酰胺富集纯化金丝草总黄酮的条件进行筛选,以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金丝草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聚酰胺对金丝草70%乙醇提取物中的总黄酮进行富集纯化,利用单因素试验、Box-Behnke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上样液浓度、上样量、上样液pH、吸附流速、树脂径高比、水洗脱用量、洗脱流速、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洗脱剂(乙醇)用量等工艺参数进行考察,以总黄酮纯度作为评价指标,确定金丝草总黄酮的最佳富集与纯化的工艺条件。结果: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建立的模型得到聚酰胺富集纯化金丝草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液浓度为2.00mg/mL,上样量为13.3mg/g,上样液pH为4.00,吸附流速5.0BV/h,树脂径高比为1:4,水洗脱用量为2.5BV,洗脱流速为3.16BV/h,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70%,洗脱剂(乙醇)用量为3.95BV,得到总黄酮的纯度为39.11%,与预测值(39.34%)相当。结论:聚酰胺对金丝草总黄酮的富集效果良好。该试验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得到聚酰胺富集纯化金丝草总黄酮的工艺条件较其他方法更加简便,预测性好,此方法可用于富集纯化金丝草总黄酮。第Ⅱ部分金丝草正丁醇萃取部位化学成分研究目的:分离纯化金丝草正丁醇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得到单体化合物并鉴定其结构,为深入研究金丝草的化学成分提供科学依据,为找寻金丝草中具有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活性单体化合物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根据被分离组分的分配系数、溶解度、极性、解离程度等差异,通过萃取、结晶、柱层析和制备型高效液相(制备型HPLC)色谱等方法对金丝草正丁醇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以获得单体化合物,并基于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以及波谱数据如UV、ESI-MS、1H-NMR和13C-NMR等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金丝草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了5个单体化合物,对其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为:5-羟基-4?-甲氧基黄酮-7-O-芸香糖苷(1)、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呫吨酮(2)、N-乙酰苯丙氨酸(3)、焦谷氨酸甲酯(4)、杜鹃花酸(5)。结论:化合物15均为首次从金发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第Ⅲ部分单体化合物体外抗HBV活性检测目的:体外检测化合物15的抗HBV活性,确定其中具有抗HBV活性的单体化合物。方法:选择HepG2 2.2.15细胞作为体外试验模型,以培养细胞上清液中HBsAg和HBeAg的分泌变化为检测指标,以细胞存活率以及选择指数SI为参考,检测每种单体化合物的体外抗HBV活性。结果:化合物3,即N-乙酰苯丙氨酸对HepG2 2.2.15细胞分泌HBsAg及HBeAg有一定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55.5、69.5μg/mL,且SI大于2。结论:从金丝草正丁醇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中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3在体外具有良好的抗HBV活性。本部分研究成果具有更深入的研究价值,为抗HBV新药的研发提供了科学依据,也可以为阐明金丝草药材的药效物质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