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布迪厄的场域理论,社会可以被视为由多个独立的、具有自身运行逻辑和规则的场域集合体。这些场域既包含隐性的文化意识、价值、态度等观念性的东西,也包括能够体现这些观念的行为方式、事件及活动。惯习作为场域中一张重要的王牌,对场域行动者的价值观、态度及行为方式起着制约和影响的作用。惯习是行动者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历史内在化的生存心态,属于身体化的文化资本。这种文化资本可以通过行为者的行为方式、态度和价值取向表现出来,也外在化为行动者的行为能力、组织能力和制定策略能力之中。 本研究基于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将学校视为一个文化场域存在,以W市雷锋中学为个案,采取个体访谈和团体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案例学校的文化建设情况进行考察和研究。发现已有惯习对案例学校物质、制度和精神层面的文化建设既有正向促进的影响也有负向阻碍的影响。学校在已有惯习的影响下文化建设已初步形成,但学校在制度和精神层面建设中并没有打破原有的旧惯习以至于新惯习很难形成,学校当前的文化建设还只是处于表层上的。 根据布迪厄场域理论中资本与惯习之间的关系—惯习的形成受资本分配的制约,即资本的占有情况决定了其惯习的形成,对影响案例学校文化建设的惯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案例学校师生文化资本分配存在着错位和缺失,导致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师生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漠视,这种漠视深化了学校内外部已形成的旧惯习对新惯习的排斥与阻碍。 要重塑学校惯习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1)学校内部惯习的影响和阻碍是主要的。可以通过突破学校旧的权利关系对资本进行再分配,在学校文化场域内建立多个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共同体。(2)学校外部惯习也是影响学校文化建设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学校应积极主动争取学校外部家庭、社会乃至上级行政管理部门对学校文化建设的认同与支持,调动学校内部与外部因素的积极互动,实现学校文化建设的惯习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