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发酵虫草菌粉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睾丸TGF-β1、NF-κB表达的影响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x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糖尿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合征,其慢性并发症可累及全身多个重要器官。近年来,糖尿病性功能及生殖功能障碍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糖尿病可影响性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外周血睾酮含量显著降低,曲细精管结构的退变及损伤、生精细胞数量减少,但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近年研究表明炎症在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1,TGF-β1)、细胞核因子-κB (nuclear factor kappa B, NF-κB)均为重要的炎症因子,现有研究认为,’TGF-β1、 NF-κB的异常表达与糖尿病所致的睾丸损伤密切相关。吡格列酮(Pioglitazone, PIO)是噻唑烷二酮类衍生物,具有降血糖、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及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 (Berk.) Sacc, CS)为麦角菌科真菌侵染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是我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具有补肺益肾,止血化痰的功效。既往研究发现虫草制剂对糖尿病所致睾丸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观察人工发酵虫草菌丝体干粉(金水宝)和吡格列酮(艾汀)进行干预的糖尿病大鼠睾丸的病理变化及睾丸组织中TGF-β1、NF-κB表达变化情况,探讨TGF-β1、NF-κB与糖尿病睾丸损伤发生的关系,以及人工虫草和吡格列酮的对睾丸保护作用机制。方法:90只雄性8周龄SD大鼠,随机抽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CON组),其余作为实验组。实验组大鼠以STZ造模,成模大鼠根据血糖水平分层,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CS小剂量组(L组,0.6g/kg.d),CS中剂量组9M组,2.5g/kg.d),CS大剂量组9H组,5g/kg.d)和吡咯列酮组9PIO组,4mg/kg.d)。成模8周后处死全部动物。留取血、尿标本检测肾功能、血脂及尿微量白蛋白。留取睾丸标本做HE、MASSON染色观察光镜病理组织学变化,通过免疫组化及RT-PCR法检测睾丸组织TGF-β1、NF-κB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1DM组大鼠睾丸曲细精管明显萎缩,生精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大部分管腔内未见精子,大量曲细精管空泡变性;间质组织中,间质细胞增生,体积缩小,核固缩,染色质浓集、深染,尚可见片状、灶状炎细胞浸润;睾丸有少量的纤维化表现。各CS和PIO干预组与DM组比较,睾丸曲细精管及间质细胞病变明显减轻,其中H组和PIO组效果类似,明显优于L组。2.DM组大鼠睾丸TGF-β1表达较CON组明显增加,与DM组比较各CS和PIO治疗组大鼠睾丸TGF-β1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H组大鼠睾丸TGF-β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PIO、L及M组(P<0.05),PIO组与M组效果类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M组大鼠睾丸NF-κB表达较CON组明显增加,与DM组比较各CS和PIO治疗组大鼠睾丸NF-κB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组和PIO组效果类似,优于L、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STZ诱导的DM大鼠模型可导致睾丸损伤,表现为明显的生精细胞数目减少、间质细胞的增生和炎症细胞的浸润。2.糖尿病时睾丸TGF-β1、NF-κB的表达明显上调,提示可能存在炎症损伤。3.CS和PIO均可减少睾丸组织TGF-β1、 NF-κB的表达;减轻睾丸组织的病理损伤,具体表现为曲细精管结构的恢复及间质组织增生的减轻,对睾丸损伤具有保护作用。4.CS的睾丸保护作用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炎症在创伤性脑损伤(TBI)的病理过程中促进继发性脑损伤的发展,导致脑水肿的形成、局部脑组织的坏死、神经元的凋亡和神经功能的缺失。据相关报道,调节性T细胞(Tregs)
目的:根据鼻腔气道表面三维重建及气体流场和温度场数值模型,观察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患者双侧下鼻甲黏膜的组织学结构特征,体外研究温度变化对人体下鼻甲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