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阴性乳腺癌(TNBC)具有侵袭性强、易转移、临床预后差等特点,是临床治疗中最难治愈的一种乳腺癌亚型。化疗和手术治疗仍是晚期TNBC的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TNBC的多重耐药性、复杂的肿瘤微环境(TME)和高转移率导致现有的治疗手段难以产生有效的抑制效果。近年来,随着免疫治疗的快速发展,基于化疗药物诱导的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能活化机体的免疫系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利用化疗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能够起到增强免疫性能的作用。然而目前的化学免疫治疗受到联合治疗药物理化性质不同、给药效率低等因素的限制。因此建立化疗免疫治疗的联合传递平台,提高TNBC的治疗效果仍然是一项艰巨的挑战。聚合物胶束作为一种共输送系统,具有装载一种或多种药物的能力,并且能控制药物释放、毒副作用小、可生物降解的优良特性。本课题设计了紫杉醇-舒尼替尼聚合物胶束共输送体系,并评价其在TNBC的抗肿瘤效果。(1)以两亲性共聚物聚苯乙烯-马来酸酐(SMA)作为输送药物的载体,将紫杉醇(PTX)和舒尼替尼(SUN)按比例包裹在SMA中,研究了两种药物的最佳比例。同时考察SMA含量、TEA含量和制备工艺对PTX-SUN共输送聚合物胶束的粒径、Zeta电位、药物包封率等理化性质的影响,筛选最佳处方制备纳米胶束,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评价。PTX和SUN最佳的联合治疗比例为1:5(mol/mol),制备的PTX-SUN共输送聚合物胶束的平均粒径114.8±2.96 nm,PDI为0.118±0.011;Zeta电位为-42.73±0.12 m V,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2)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胶束中PTX和SUN含量的方法,同时评价了PTX-SUN共输送聚合物胶束在体外释药的行为。建立的两种方法准确度高,重现性较好。体外释药结果表明PTX-SUN共输送聚合物胶束中SUN能够提前释放,PTX后释放,具有时序性释放的特点。(3)以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为研究模型,研究了聚合物胶束的生物相容性,并系统地考察了PTX-SUN共输送聚合物胶束中两种药物的协同作用,进一步探讨了PTX与SUN合用时是否能增加诱导肿瘤细胞产生ICD。实验结果显示:聚合物胶束安全无毒,生物相容性好,符合载药系统的安全性要求。PTX与SUN合用后能实现对MDA-MB-231细胞的高效杀伤,并且装载在胶束中后导致其毒性作用增强。相比于游离PTX,PTX-SUN共输送聚合物胶束能增加MDA-MB-231细胞表面钙网蛋白(CRT)的暴露,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胞外释放,促进树突状细胞的成熟,从而有效增加MDA-MB-231细胞的免疫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