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美籍犹太裔作家之一,他是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犹太裔作家。由于早年在波兰的生活经历,辛格时刻关注着波兰犹太人民的生活,他的作品也大多反应波兰犹太人所遭受的种种创伤。《童爱》是辛格众多长篇小说之中最倾心打造的作品,描述了主人公艾伦与肖莎在大屠杀前夕的家庭、种族和社会创伤经历以及逐渐走出创伤的过程。国内外对于《童爱》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主题、原型、女性主义等角度,但很少有人运用创伤理论来分析它。 本篇论文对辛格的生活经历、主要作品以及写作风格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概述了《童爱》的主要内容以及国内外对其的研究。在理论部分,本论文介绍了创伤理论的定义、分类以及发展状况,而创伤理论又可以划分为创伤症状、创伤原因和创伤恢复三个方面。 在主体部分,本篇论文运用创伤理论分析了辛格的《童爱》,探讨了《童爱》中男女主人公遭受了哪些创伤,表现出了何种症状,以及他们是如何治愈创伤,回归正常生活的。创伤理论认为自然灾害,意外事故以及人为伤害都可能对受害者造成创伤,不同的创伤经历造成的伤害各不相同,因而受害者会表现出不同的创伤症状。针对这些症状与原因,受害者一般采取建立安全感与自信,重建与朋友和家人之间的联系,倾诉创伤三种方法来实现自我的创伤恢复。《童爱》中的男女主人公艾伦和肖莎分别遭受了家庭、种族和社会创伤,并因此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反应过度、重复体验和回避的创伤症状。最后他们通过重新建立与家人和朋友的联系,彼此倾诉衷肠,逐渐走出了创伤。 本文通过对《童爱》中男女主人公所遭受的创伤的研究,旨在挖掘他们各自的创伤原因,分析其症状,揭露其恢复创伤的方法,进而呼吁大家要合理地正视自身的创伤,重建与朋友和家人的联系,及时地交流与沟通,寻求有效的创伤恢复之法,实现自我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