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分离技术处理百草枯生产废水试验研究

来源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deon0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膜分离技术被称为是二十一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水处理技术,是近四十年来发展速度最快、应用范围最广的高效分离技术。在膜分离过程中,由于物质一般不发生相变、分离效果好、操作简单、节能、环保和清洁,而且可在常温下避免热破坏,从而使膜分离技术在环保、医药、冶金、化工及电子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百草枯生产废水中的COD、氨氮、氯离子含量高,且具有较高的色度,其中氨氮是处理难度及对水环境影响最大的污染组分。本实验采用纳滤—反渗透装置对废水中的氨氮进行分离浓缩研究,重点考察系统操作压力、进水pH值、进水浓度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从而确定了系统处理百草枯生产废水的最佳工艺参数,同时,探讨膜污染的清洗技术问题,提出膜清洗的方案。   1.本实验所用微滤膜处理百草枯生产废水的临界通量为80-95L/(m2.h),且出水浊度小于0.5NTU。   2.在膜组件允许的操作压力范围内,膜通量随压力增加而增大。当操作压力为0.35MPa时,纳滤膜对COD、氯离子的截留率为62.18%、57.42%,反渗透膜对COD、氯离子的截留率为82.54%、75.83%。   3.由于实验所使用的膜带负电荷,当pH值小于5时,随着pH值增大,膜通量呈现增大趋势,而膜对COD、氨氮的截留率呈现降低趋势;pH值大于5时,随pH值增加,膜通量减呈降低趋势,膜对COD、氨氮的截留率呈现增加趋势。当pH为7--9时,纳滤膜对COD的截留率较高;当pH=6--8时,反渗透膜对氨氮的截留率为较高。   4.当进水压力恒定时,膜通量及膜对溶质的截留率均随进水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且下降趋势随浓度增大而变小。   5.温度不同,膜分离废水中污染组分的特点也不同。膜通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25℃--30℃时,膜通量受温度的影响较小,纳滤及反渗透膜通量维持在5.5、3.9 L/(m2.h);在10℃--30℃时,纳滤和反渗透膜对氨氮的截留率约为37%、59%,温度对截留率影响不明显;在20℃--30℃时,纳滤及反渗透膜对COD截留率约为71%、73%,温度对COD截留率的影响较小;而在25℃时,两膜对氯离子的截留率均出现突然下降。   6.在其他条件恒定时,本实验采用膜的出水水质随运行时间的延长而恶化,但在实验运行的120min内,运行时间的延长对纳滤膜及反渗透膜出水水质影响不明显。   7.反渗透膜通量和截留率随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当表面活性剂的投加量达到5‰时,再增加投加量对膜通量及膜分离性能的影响较小。投加适量的表面活性剂,可以提高反渗透膜的耐污性,降低膜的清洗频率及维护费用,对实际工程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8.在采用的清洗剂中,柠檬酸对实验用膜的清洗效果最好,在清洗过程中清洗液呈现淡红色。经清洗后的膜通量恢复率达到80%。   9.系统在最佳工况下运行,出水COD、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5%、65%。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排放废水中氨氮的含量,减轻了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但出水氨氮含量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需做进一步处理。   10.采用多级膜处理技术,可将百草枯生产废水中的氨氮进行浓缩分离。若进一步纯化氨氮组分,可望实现循环利用。这样既可以减轻对环境的影响,又将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其他文献
近几十年来,有限元法(FEM)由于其通用性和灵活性已经成为工程数值领域的主要方法,但是有限元法在分析大变形、不连续性等问题时存在缺陷。无网格法(MLM)正是基于这些缺陷提出的
山洪泥石流是山区广泛发生的自然灾害之一,其特点是突发性、瞬时性,具有巨大的冲击、冲刷和掏空破坏,严重危害村镇建筑物、构筑物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很严重的经济损失
江水源热泵是一种新型的建筑节能技术,目前在重庆乃至全国得到了较多的关注。由于长江、嘉陵江的含沙量较高且随着三峡成库呈现出细化的趋势,如何经济有效地取得尽可能好的水
为研究带边界约束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常温抗弯性能、耐火性能及火灾后性能,本文共进行了7块钢筋混凝土叠合板试件的常温静载试验、耐火极限试验、火灾后承载力试验,并进行了
再生保温混凝土(RATIC)在解决建筑节能的基础上同时满足结构承载力要求,积极响应并符合我国节能减排政策。但是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温度变化快,冻融现象对混凝土建筑产生严重
真空预压法与堆载预压法同为排水固结法的一种,在使用荷载不大的情况下,真空预压法与堆载预压法相比具有加载速度快,稳定性好的优点。近年来,真空预压法在软土地基加固中使用非常
煤气化技术是关于发展煤基化学品、煤基液体燃料、联合循环发电、多联产系统、制氢、燃料电池等过程的工业基础,是这些行业的关键技术、龙头技术和共性技术,对我国经济的发展
随着钢结构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物使用钢结构,而构件中的梁柱尺寸也越来越大,这样在梁柱连接处会形成一个较大的节点域,由于梁柱的约束作用,此节点域刚度相对于梁或柱刚度
光滑粒子动力学法是一种具有拉格朗日性质的纯无网格方法,由于其具有独特的计算域离散和数值离散性质,适合求解具有自由移动界面和复杂物理边界的工程科学问题。相对于传统的基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简称SRC)是型钢(S)外包混凝土(RC)的一种组合结构,这种形式的组合结构能够充分发挥材料各自的特性,具有乘载力高、刚度大及抗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