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械设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正在成为世界机械制造业的中心,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机械设备制造业制造工艺陈旧、生产自动化技术落后、企业管理粗放、缺乏自主创新产品与先进技术,在很多方面跟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的差距。为了缩小与国外机械设备制造水平的差距,学术界与实业界都在进行不懈的探索。波特(1990)指出:竞争力在国家水平上仅仅有意义的概念是国家的生产率,在地区意义上也是如此。对于企业来讲,生产率是竞争力概念中最重要和最主要的部分。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可以表现为两方面,一是企业生产边界的外移,二是企业实际产出与生产边界之间距离的缩短。在企业层面更多的是强调技术创新与进步,管理制度的优化等。技术效率是一个与生产性可能性边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概念,主要用来衡量一个企业在等量要素投人条件下,其产出与最大产出前沿的距离。本文认为,立足于提高技术效率,使企业的实际生产运营状态逐渐接近其最大潜力,充分发挥现有资本的最大创造力,是企业管理层应该竭力实现的。企业管理层能改善的只有企业内部的效率影响因素,因此本文从影响技术效率的企业内部因素出发,侧重分析资本结构与技术效率的关系。本文使用随机前沿分析法(SFA),建立了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以我国机械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2005-2009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我国机械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技术效率,同时分析了资本结构对公司技术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我国机械设备仪表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平均技术效率为0.782,表明存在约12.8%的技术效率浪费,有待进一步的提升与发展;2005-2009年我国机械设备仪表制造业整体的平均技术效率随时间呈上升趋势;2005-2009年我国机械设备仪表制造业整体上还未达规模效率,存在规模不足,仍有一定的扩张余地;我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资本结构与技术效率存在倒U型的关系,也即存在一个最佳的资本结构使得企业的技术效率最高。这为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时提供参考,也为提高我国机械设备制造业技术效率提供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