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荧光光谱早期诊断大鼠试验性肝纤维化的研究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1594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发展成肝硬化的必经通路。现代研究表明,早期的肝纤维化是可逆的,但到后期出现肝硬化时则不可逆[1]。肝硬化目前尚无行之有效的治愈措施[2],这便要求人们早期发现、诊断肝纤维化,并早期给与积极有效的治疗。目前肝穿刺活检是诊断早期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但它其操作为有创性,不易反复广泛使用,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在无创诊断肝纤维化方面,人们已找出许多与肝纤维化相关的血清标记物,但尚无法确切的早期诊断肝纤维化[3,4]。本研究意在进一步研究正常大鼠发生肝纤维化到肝硬化过程中血清荧光光谱的改变和不同的激发波长激发的荧光光谱在诊断肝纤维化中的价值,以找到肝纤维化诊断的新方法。方法 本实验用SD大鼠80只,雌雄各半。分为二组:正常组10只,肝纤维化组70只。正常组正常饲养,肝纤维化组应用50%CCL4 橄榄油溶液诱导肝纤维化。正常组大鼠于第7周检测血清荧光光谱,肝组织病理。肝纤维化组大鼠于第4-12周同上处置。根据王宝恩等的肝纤维化分级标准将肝纤维化分为0-Ⅵ级(本文中,将肝纤维化组中0-Ⅲ级称为早期肝纤维化组,Ⅳ-Ⅵ级称为肝硬化组)。分别应用ORIGIN、SPSS软件对所得荧光光谱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分析。结果 取所得荧光光谱二阶导数曲线中前两个波谷值z1、z2,并求它们之间的比值为z1/z2,476.5nm激发光谱的z1/z2 在肝纤维化组与正常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肝纤维化各分级之间无<WP=5>显著性差异(P>0.05)。488.0nm激发光谱的z1/z2在早期肝纤维化组与正常组、肝硬化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肝硬化组与正常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476.5nm和488.0nm尤其后者激发光谱在诊断肝病发展为肝纤维化的倾向上有一定意义,前者无法区分早期肝纤维化与肝硬化。纤维化组与正常组的血清中有几种物质的量不同,这几种物质就可能与肝纤维化相关。进一步明确这些物质并证明他们与肝纤维化的关系及进一步完善血清荧光光谱采集及分析的方法有可能实现对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
其他文献
自“新阅读 喜说写”公益课程开展至今,我班学生已经获得65次说写小明星,4次说写进步奖。每天等待童喜喜公众号公布说写小明星成了孩子们最期待的一件事。  我一直在思考,作为一年级的启蒙之师,如何给孩子做好启蒙写话,如何为孩子种下快乐的习作小种子,不让孩子们以后提笔犯难。我想一味盲目地让孩子写日记,盲目地布置类似于“作文”的作业是不可取的,有可能将孩子未来习作的热情扼杀在摇篮里。为了保护好“心灵的习作
期刊
童年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确,由自由自在到自省自律的发展阶段.阅读为儿童的生命搭建了成长的阶梯.二年级和四年级,不是相近的两个年龄,也不是相邻的两间教室,而是隔了几重天地的
期刊
“基于现场诊断的案例研讨”是广东省高妙添名校长工作室创新中小学名校长培养路径之一.该路径源于案例研究,基于情境理论,将共同化、表出化、联结化、内在化等知识创造的四
我是一名刚入职五年的年轻老师,大学的时候学的是地理专业,走向工作岗位成为一名小学教师。因为对语文的热爱,我向学校申请教语文,学校安排我教一年级。第一次做班主任、第一次教一年级孩子的我,面对一群在座位上无法安静听课五分钟、又听不懂道理的孩子,面对个别上课时间满教室乱窜或突然哭叫,引发整个教室轰动的孩子,我感到很无奈,只能使用高声呵斥或吓唬的方式控制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孩子们倒是暂时听话了,可我
期刊
该实验建立大鼠的肾移植模型,研究生长激素对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探讨肾移植术后应用生长激素的可行性.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儿童患者由于肾病本身损害、糖皮质激素治疗和继发
目的:通过对73例脑肿瘤以及5例炎性病变瘤(灶)周水肿区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新教育实验2019年会期间,我专诚拜访作家童喜喜,获赠她的大作《嘭嘭嘭》《新父母孕育新世界》《智慧行动创造教育幸福》《十八年新生》.rn《嘭嘭嘭》一书充满童趣,《新父母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