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CCR7及D2-40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CR7及D2-40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判断淋巴结转移风险提供理论依据;为甲状腺癌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方法。方法:1、应用MAX Vision免疫组化法研究趋化因子受体7(CCR7)在87例甲状腺癌和8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2、应用MAX Vision免疫组化法研究淋巴管内皮标记物D2-40在87例甲状腺癌和8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光镜下分析观察MLVD并对淋巴管进行定位。3、对甲状腺癌中CCR7及D2-40表达与相关病理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CCR7标记的棕黄色颗粒主要出现在细胞浆或细胞膜中。87例甲状腺癌CCR7阳性率为66.7%;正常甲状腺组织CCR7阳性率为25%,P=0.019(P<0.05)。2、乳头状癌、髓样癌、滤泡癌、未分化癌CCR7阳性率分别为75.0%、70.0%、73.0%、25.0%,P=0.012(P<0.05)。3、淋巴结阳性组(40/49)与淋巴结阴性组(18/38)CCR7阳性率分别为81.6%;47.4%。卡方检验P=0.001(P<0.05)。4、D2-40主要标记位于甲状腺癌瘤周的淋巴管上皮,而瘤间质内的淋巴管很少表达。87例甲状腺癌和8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MLVD的计数分别为5.72±2.89;2.60±1.14,甲状腺癌中MLVD归显增高(P<0.05)。5、甲状腺乳头状癌、髓样癌、滤泡癌、未分化癌中MLVD的计数分别为7.55±2.29、6.60±1.75、4.27±1.10、1.00±0.34(P<0.001),有统计学差异。6、甲状腺癌中49例淋巴结阳性组与38例淋巴结阴性组MLVD计数分别为9.39±4.24;3.24±1.67,淋巴结阳性组MLVD计数显著高于淋巴结阴性组(P<0.05)。7、D2-40标记的MLVD与CCR7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s=0.645, p<0.000). CCR7阳性组MLVD (9.37±2.25)高于CCR7阴性组MLVD(5.51±2.47),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8、CCR7及MLVD的表达与年龄、T分期无关,与病理类型和淋巴转移相关。结论:1、D2-40对淋巴管内皮细胞具有敏感性及特异性,能清楚标记出肿瘤淋巴管,区分淋巴管与血管,且肿瘤淋巴管主要分布在瘤周,可应用于肿瘤淋巴管的研究。2、在甲状腺癌中,CCR7阳性率与D2-40标记的MLVD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3、甲状腺癌病理类型中,CCR7阳性率与D2-40标记的MLVD有明显区别,表达率分别为乳头状癌>滤泡癌、髓样癌>未分化癌。4、CCR7、MLVD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甲状腺癌中淋巴结转移阳性组CCR7、MLVD高于甲状腺癌中淋巴结转移阴性组。5、甲状腺癌中CCR7的表达与MLVD呈正相关,CCR7阳性组MLVD高于CCR7阴性组。6、甲状腺癌中MLVD和CCR7与年龄、T分期无关,与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有关。在甲状腺癌中,淋巴结转移阳性组CCR7高表达,与D2-40标记的MLVD呈正相关,D2-40仅表达于淋巴淋内皮细胞,肿瘤细胞表达CCR7,联合监测CCR7与D2-40有望成为判断淋巴转移更为有效的指标,并可能为今后治疗甲状腺癌及淋巴转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