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南侗与北侗村落形态比较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侗族是中国南方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侗族在全国人口数目已经达到296万。现今的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广西、湖南三省毗邻区域以及湖北省西南局部地区。在湖南境内,侗族主要分布在湘西地域。在湘西南部居住的侗族我们称为“南侗”,主要集中在通道县与靖州县。在湘西北部居住的称为“北侗”,他们主要聚居在新晃县和芷江县。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侗族人民创造了自己特有的生计模式和传统文化。但是南侗与北侗在村落形态、空间构成、民居建筑形式方面存在很大不同之处,这可能由于局部地理环境的差异以及受到汉族政治、文化、经济的影响,导致明清以来那些与汉民族或者汉文化直接接触的湘西北侗区域呈现出村落物理形态、社会结构、文化特征等诸多方面的变化。它们受到中央王朝政治势力的控制和影响,与湘西南侗区域形成了较明显的社会与文化的裂痕。这些集中体现在村落形态等直观现象中。   本文首先从大的方面描述了湘西南侗与北侗两类村落的历史文化背景,找出它们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特点。这其中涵盖了历史溯源及发展、文化特征、社会组织结构、信仰等诸多方面的考证。然后再从村落形态出发,包括村落选址与聚落模式比较,村落形态结构对比、村落空间营造比较以及各自民居建筑形式与分布特点。在村落形态结构方面,文章主要从村落总体格局、环境布局及文化层面上的空间图示三点展开研究。村落空间营造为本文的一个重点章节。笔者把空间营造这章分为边界、公共空间、交通空间三个方向论述,从而找出湘西南侗与北侗村落在村落空间方面的异同点。在民居建筑形式及分布对比中,主要探讨的是各自民居平面形式以及对地形适应性。   本文在最后将系统阐述造成湘西南侗与北侗村落形态差异的文化层面上的原因,探讨文化变迁、发展的因果关系,给后人关于村落保护的研究提供一些宝贵的资料和意见。
其他文献
设计型酒店也被称为设计酒店,是酒店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为细分客户群需要而诞生的一个拥有独特市场的酒店类型。传统标准酒店的量化虽然让人获得熟悉感和安全感,但这种非个性
随着工业生态学理论研究的的逐渐深入与完善,生态工业园作为其表现形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城市工业区的规划当中,而对其规划目标仅仅还停留在对其工业生态系统的设计时就显得不太
本文以蒲城为例探讨关中县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及更新的方法。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及更新,是介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历史建筑保护之间的一种保护层次。近年来,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和大
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儿童又是当今社会的弱势群体,对于他们的关注往往仅限于学业、成绩和安全,忽略了我们居住生活的城市环境对他们健康成长所带来的影响。在国外
传统街区历经百年岁月,记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体现了城市的个性特征。它不仅从建筑、街巷空间和历史环境等方面表现城市的物质形态,还从生活方式、习俗和艺术等方面反映城市的人
随着环境污染与能源枯竭问题的日益严重,建筑的生态节能技术引起了广泛重视。作为相对落后的辽西地区村镇生态住宅的发展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是也蕴藏了巨大的研究潜力。由于生态
滨河传统街区拥有历史价值较高的建筑群,有独特的文化生活传统,及与其相互依存的周边环境。然而,由于滨河传统街区多位于旧城闹市处,普遍面临建筑物破旧,街巷拥挤不堪,基础设施老化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经济历经了三十余年的高速发展,而我国的建筑产业也随之突飞猛进。但这种“狂飙”式的发展,也伴随着一系列的隐忧,其中之一就是我国当代建筑评论的相对沉寂。
关中地区是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传统的农耕地区,村镇聚集区,农业人口密集区,生态环境脆弱。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中,农村面临的问题首当其冲。   由于规划界长期形成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