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好学乐学的内在驱动力,如何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众多思想政治教师孜孜追求和不懈努力的目标和方向。思想政治课是极具思想政治教育性质的课程,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门课程的内容具备很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要想单靠课程的内容来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也非常困难。而激趣法是将枯涩难懂的理论知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出来,将知识性与趣味性集于一身。高中思想政治课《文化生活》中涵盖大量有利于激趣法运用的课程内容,将激趣法利用到课堂教学中,在教与学的良好互动中,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就能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到主动的学习知识。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还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开发和释放学生的潜能,这也是新课程改革极力提倡的。论文的内容主要概括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阐述问题的提出、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其中,问题的提出包括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二部分:激趣法在高中《文化生活》中教学中运用的依据和意义。主要是对激趣法进行概述,包括激趣法的内涵及要求以及激趣法在高中《文化生活》教学中运用的依据和意义。并且,对高中《文化生活》教学中运用激趣法的依据也分层展开了论述,主要从理论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分析三个部分进行展开阐述。第三部分:激趣法在高中《文化生活》教学运用中的设计与实践。主要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框为例,从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实践两方面来加以说明。教学设计主要从基本要求和内容分析进行展开,其中,内容分析包括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六个部分。教学实践从创境激趣、引思明理和体验导行三部分展开论述。第四部分:激趣法在高中《文化生活》教学运用中的反思。首先,基于教学实践分析激趣法在教学运用中的积极作用。然后,一方面,对高中《文化生活》运用激趣法教学所需注意的问题进行解析;另一方面,为高中《文化生活》运用激趣法教学提出具体的提升路径:首先,精心预设,培育学生的兴趣,将知识点转化成学生的兴趣点和增趣点;其次,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再次,问题探究,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再次,激励评价,保持学生的学习状态;最后,引导实践,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到学习的乐趣。总之,即育趣,导趣,激趣,扬趣,寻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