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扩大内需是我国政府一直追求的目标,而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城镇化被列为新四化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速度上都取得了空前巨大的发展,但城镇化在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对社会结构带来深刻变革、促进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的同时也存在效率不高的问题。“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新要求在十八大报告中也被明确提出,而提高城镇化质量的基础和前提是提高城镇化效率。因此对城镇化效率进行测算无论在理论还是在现实中都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山东省是我国东部沿海的人口经济大省,2013年全省城镇化率为53.75%,居全国第15位,这与其GDP总量位列全国第3的地位不符,因此对山东省城镇化效率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首先在对城镇化内涵进行总结完善的基础上,结合山东省城镇化发展现状和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构建了反映城镇化内涵的多层次城镇化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引入多层次结构DEA模型,该模型解决了经典DEA模型在决策单元有限的条件下无法直接处理数量较多的评价指标和多层次指标体系的问题;针对产出指标为比值指标和多层次指标体系的问题,将DEA-WEI模型和多层次结构DEA模型相结合建立了多层次结构DEA-WEI模型。最后,分别采用上述模型对2006-2013年间山东省及17地市的城镇化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多层次结构DEA-WEI模型对山东省城镇化效率进行测算的结果比多层次结构DEA模型更理想,运用前者测算的结果不仅对多个有效的决策单元进行有效区分,而且其测算结果与山东省城镇化整体发展趋势及各地市的实际发展情况更加吻合。对山东省城镇化效率的测算结果表明2006-2013年间山东省城镇化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对17地市城镇化效率的测算结果发现各地市之间的城镇化效率存在较大差异,城镇化效率较高的地市大多集中在东部沿海、中部地区,而城镇化效率较低的地市则在西部内地较多;且2006和2007年没有一个地市的城镇化效率是DEA有效的,而2008-2013年济南市均被判断为DEA有效,这得益于山东省在2008年启动“一体两翼”布局城乡规划。本文首先按照17地市的城镇化效率水平将其分为以下4种类型:领先型:济南、青岛;潜力型:威海、东营、烟台、淄博、莱芜;发展型:潍坊、泰安、济宁、滨州;滞后型:日照、枣庄、临沂、聊城、德州、菏泽。最后,分别从总体及分地区的角度对17地市城镇化效率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山东省城镇化效率和城镇化质量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