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麦芽窄食单胞菌L1、L2两种β内酰胺酶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ck_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2)扩增、定位L1、L2两种β内酰胺酶基因,并行接合转移试验,了解是否伴有耐药性转移;3)比较常用抗生素头孢他啶、头孢噻肟、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对两种酶的诱导作用以及两种酶的调控关系;4)研究L1酶基因220位碱基突变引起的Asp74突变对L1酶功能的影响;5)初步探讨磺胺类药物耐药机制。 【方法】1)临床分离引起医院内感染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30株,经VITEK微生物鉴定系统重新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监测14种抗生素的MIC;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导致该菌感染的危险因子;应用ERIC-PCR方法分析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流行特征;2)提取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质粒DNA,确定携带质粒的数目及大小;用细菌染色体DNA和不同大小的质粒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L1、L2两种酶基因,确定产两种酶的菌株数以及L1、L2酶基因的定位;行接合转移试验,确定是否有耐药性转移;3)采用RT-PCR方法,确定不同浓度的临床常用抗生素(0.25、1、4×MIC),如头孢他啶、头孢噻肟、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对L1、L2两种酶的诱导作用以及两种酶的调控关系;4)在野生型L1基因基础上采用重叠PCR法定点突变220位碱基,产物亚克隆入pET28a(+)表达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并表达,获得野生型和三种突变型L1酶,即Asp74分别突变为His、Asn和Tyr。比较野生型和突变型L1酶的表达量、酶活性。5)设计特异性引物,在临床分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中扩增1型整合子特异的整合酶基因和sull基因,产物克隆、测序。比较磺胺类药物耐药菌株和敏感菌株携带1型整合子和sull基因的差异。 【结果】1)30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噻肟、氨曲南、阿米卡星高度耐药;但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复方新诺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仍保持一定敏感性,敏感率分别为96.7%、
其他文献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是土壤中重要的生物成员之一,对植物具有多种有益效应。AM真菌的基本功能之一是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在全球气候变化的今天尤其重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私家车数量的迅猛增长,城市公共空间急剧减少。寸土寸金,停车位数量少,停车难问题的持续恶化将带来一系列的道路交通问题。人们可以依靠互联网技术,将现有停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舒畅,是彼此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桥梁。沟通不畅往往会导致事故发生。近些年的海损事故
报纸
水文监测是水文行业的基础工作,为水文分析、水资源规划提供第一手资料。流量监测是水文监测的重中之重,近年越来越多的新型仪器应用于流量监测之中,现介绍我省广泛应用的ADC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HFRS在世界上分布广泛,危害较大。我国是HFRS流行最为严重的国家,占世界发病人数的90%以上;H
1磷和钙磷在奶牛机体中主要是参与中间物质的代谢.是营养物质吸收与酶活性不可缺少的元素。当奶牛体内磷含量不足时,奶牛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显著下降,采食量大大减少,胡萝卜素转
由于颅内血运丰富而止血方法远不如其他部位可靠,加上开颅后脑组织水肿和颅骨的限制,颅内积血数10ml甚至更少即可发生脑疝而导致死亡。所以,颅内出血和血肿在开颅术死亡中占相当
针对一个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模型,研究了其鲁棒自适应控制方法并进行了稳定性分析.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非最小相位特征,通过输出重定义的方法使非最小相位系统的不稳定零
为了实现微小卫星高精度稳定并满足微小卫星"快、好、省"的原则,针对微小飞轮动态响应慢,经典控制方法系统输出力矩动态性能、稳态精度达不到要求的问题,推导了基于永磁无刷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