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2)扩增、定位L1、L2两种β内酰胺酶基因,并行接合转移试验,了解是否伴有耐药性转移;3)比较常用抗生素头孢他啶、头孢噻肟、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对两种酶的诱导作用以及两种酶的调控关系;4)研究L1酶基因220位碱基突变引起的Asp74突变对L1酶功能的影响;5)初步探讨磺胺类药物耐药机制。 【方法】1)临床分离引起医院内感染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30株,经VITEK微生物鉴定系统重新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监测14种抗生素的MIC;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导致该菌感染的危险因子;应用ERIC-PCR方法分析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流行特征;2)提取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质粒DNA,确定携带质粒的数目及大小;用细菌染色体DNA和不同大小的质粒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L1、L2两种酶基因,确定产两种酶的菌株数以及L1、L2酶基因的定位;行接合转移试验,确定是否有耐药性转移;3)采用RT-PCR方法,确定不同浓度的临床常用抗生素(0.25、1、4×MIC),如头孢他啶、头孢噻肟、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对L1、L2两种酶的诱导作用以及两种酶的调控关系;4)在野生型L1基因基础上采用重叠PCR法定点突变220位碱基,产物亚克隆入pET28a(+)表达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并表达,获得野生型和三种突变型L1酶,即Asp74分别突变为His、Asn和Tyr。比较野生型和突变型L1酶的表达量、酶活性。5)设计特异性引物,在临床分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中扩增1型整合子特异的整合酶基因和sull基因,产物克隆、测序。比较磺胺类药物耐药菌株和敏感菌株携带1型整合子和sull基因的差异。 【结果】1)30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噻肟、氨曲南、阿米卡星高度耐药;但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复方新诺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仍保持一定敏感性,敏感率分别为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