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正在积极稳步中不断的提升,明显提高了城镇化水平,但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相比,城镇化进程相对比较落后,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的进入城市来寻求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农业转移人口。农业转移人口是中国社会在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社会群体,在转移过程中就不可避免的涉及就业、保障、和权利等相关方面的问题,也涉及到如何有序地使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生活。中国城镇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这种情况下势必会影响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家竞争力,不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城镇化的本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迁移,转移和融入的过程。农业转移人口是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人口,特点是规模大,相对其他农村人口素质较高,他们是农民群体最有条件转化成市民的,因此,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就意味着推动城镇化进程,同时可以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2年11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第十八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同步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2012年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2014年06月0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强调:推进人的城镇化重要的环节在户籍制度,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是涉及亿万农业转移人口的一项重大举措。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统筹城乡一体化,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本研究中,结合农村工作体制的变化,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历史进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总结,在对农业转移人口特性的客观描述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农业转移人口正面临着诸多困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主要对农业转移人口的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化进行界定,归纳了农业转移人口的重要性和意义。第二,从国内外现有的成果、经验中学习和参照,分析得出我国农业转移人口的可行性方案。第三,分析农业转移人口的现状,总结了我国在农业转移人口进程中已经取得的进步和成绩。第四,从五个方面阐述了中国的农业转移人口进程中遇到的困境,分析其原因,其形成,后果,评估其危害性。第五,对农业转移人口提出对策和建议,为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