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程序合成问题的通用语义线性遗传编程算法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wa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程序合成是根据用户需求及领域特定语言,求解一段程序以满足用户需求的优化问题。它目前已在软件开发与维护,工业程序设计,和知识发现等各种实际场景中被广泛应用。现有的程序合成方法仍存在高度依赖专家知识,成功率低,或解决方案难以解释等局限性。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语义线性遗传编程算法来缓解这些问题。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一、首先,本文设计了一种泛化的线性遗传编程染色体编码方式来对程序进行编码。泛化的线性遗传编程染色体编码方式的主要创新在于使用更深的解析树对指令进行编码,而不是现有的3寄存器机器语言。这种线性染色体编码方法还结合了程序的过程性语义输出作为程序的语义上下文。二、为了提高算法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通用的语义进化机制(包括频率开关,语义感知器,插入和分割传递以及进化语义库维护),用于理解和利用语义,并发现指令,从而在降低对专家知识依赖的同时提高搜索效率与解的可解释性。三、为了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性能,本文设计了一个程序合成问题的基准问题集。该基准问题集涵盖了四类程序合成问题以验证所提算法的通用性。基于该基准问题集,本文进行了成功率比较,学习速率比较,和解释性分析等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成功克服了上述的缺点,在各种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成功率,而且所提方法产生的解决方案也具有更好的可解释性。
其他文献
由于相机的光学镜头景深往往有限,导致使用这些设备采集的图像无法对场景中所有物体做到清晰成像。为了获取整个场景中对每个物体都清晰成像的全聚焦图像,多聚焦图像融合是一种常用技术。它通过融合同一场景中两幅或多幅部分聚焦图像,来生成一幅全聚焦图像。该任务的核心是源图像间聚焦区域的精确检测。为此,本文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对多聚焦图像融合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两种新算法。论文主要工作如下:首先,针
在工业生产中,数控机床处在生产线的关键位置,其正常、高效的加工是生产线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数控机床的精度,决定了产品的精度。热误差极大地影响了机床的精度,占据机床总
在MBR(膜生物反应器)系统处理污水时,膜污染现象不仅会缩短膜组件的使用寿命,同时会增加系统的运行费用。而污泥产量和系统产水量是衡量MBR膜污染的重要参数,本文通过建立智
大量的研究表明,代码坏味道的存在对于软件质量有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导致软件系统失败。所以,如何发现代码中的坏味道吸引了大量研究者和实践者的注意力,成为软件工程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者们已提出了一系列代码坏味道检测方法,但这些方法仅仅基于从源代码中所提取的静态结构化信息。本文观察发现,有一些代码坏味道具有能够从软件演化的变更历史特征来进行检测的特性;还有一些代码坏味道,在以往使用的是代码结构信息进行静态
HEVC(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高效视频编码)是当前最热门的视频编码标准,以上一代编码标准H.264为基础。在保持相同视频图像质量的条件下,将视频流的码率降低50%。但
作为一项重要的图像处理技术,遥感图像融合近年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Pan-sharpening是将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的全色(Panchromatic,PAN)图像与具有低空间分辨率的多光谱(Multis
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在重症监护室(ICU)中启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变化对肾功能转归及预后的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于承德市中心医院ICU住院的因感染、创伤、休克发生急性肾损伤(AKI 2期)行CRRT治疗的患者50例,留取启动CRRT治疗前、CRRT治疗后24h时血清NGAL值。依据患者
计算机仿真是现代研究中进行飞行器参考轨迹设计经济而有效的手段。但受限于计算能力以及分析手段等制约,参考轨迹的设计往往是建立在标称情况下的。出于模型简化的考量,优化
从传统的大众媒体主导,到大众媒体与新媒体博弈竞争,再到近年来两者的融合发展,媒体融合时代已经到来,学术界对身处这一时代的政治传播也给予高度关注。借助CiteSpace分析软件梳理媒体融合时代政治传播研究的高质量文献,发现学者们日渐形成研究共识,即加强顶层设计筑牢意识形态安全根基、以多方协同治理冲破资本与技术的制约、以视觉修辞推动领导人媒体形象的柔性传播、以承担伦理责任实现政治传播的“公共偏向”。因此,需要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共同推进“媒体—利益相关者”多元协同传播模式,以期形成上下联动、多元参与、深度融合
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各种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要求越来越高,MEMS微热板气体传感器凭借着性能可靠、灵敏度高、易于集成等优点,成为了气敏元件发展的主流方向。为了达到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