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現今流傳的台灣鍼灸四大派是以最出名的董氏奇穴-董景昌、古典鍼灸派-孫培榮、飛經走氣鍼法-修養齋和華佗派-王運安等四位為傑出代表。其中古典鍼灸派是本文研究的重點。台灣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現今流傳的台灣鍼灸四大派是以最出名的董氏奇穴-董景昌、古典鍼灸派-孫培榮、飛經走氣鍼法-修養齋和華佗派-王運安等四位為傑出代表。其中古典鍼灸派是本文研究的重點。台灣古典鍼灸流派是近幾年於網絡上開始出現的一個名詞,有以孫培榮先生做為代表人物或以周左宇先生做為代表人物的兩種方式來做定義。孫培榮先生與周左宇先生在台灣都是著名的中醫師,皆擅長使用鍼灸療法。由於鍼灸自清代道光年間從太醫院被廢科之後,直接影響到台灣鍼灸的沒落,據1897年日治時期的調查,當時全台灣中醫師有1070人,都已無精通鍼灸醫術者的記載,而孫培榮先生在抗戰結束後遷移至台灣發展,由於他的鍼灸技術非常好,使他被稱為台灣鍼灸界八大開山祖師之一;周左宇先生自北京永安堂的家傳到拜入孫培榮先生的門下,在當時則是稱為鍼灸界“少壯派”之代表人物,這一生共有四位鍼灸老師,皆為鍼灸大家。本文首先是探討台灣古典鍼灸流派的研究歷史、意義與價值、現狀、及研究方法做一個說明,另外筆者認為需要探討台灣“古典”鍼灸流派的“古典”,是否改為“古法”會更加合適。第三是對台灣古典鍼灸流派從祖國大陸開始的源流,相關人物事跡,以及到了台灣之後的傳承發展與現況做一個完整的梳理之外,再分析該流派的學術特色及探討周左宇先生對台灣鍼灸傳承的貢獻與影響。最後是介紹台灣古典鍼灸流派目前所知的代表人物與臨證經驗。總而言之,通過本文對台灣古典鍼灸流派的梳理和探討後,可以了解到一個中醫流派從祖國大陸到台灣發展之後的情況,以期對今後台灣中醫流派的學習與研究有所裨益。
其他文献
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作为中国西南岩溶地区的核心部分,地质遗迹发育完美,具有类型丰富、规模巨大,形态典型、景观奇特,系统完整、科学价值高,相辅相成、自然人文资源交相辉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旧城区、城中村、工业企业、军队用地位于城市中心,居民住宅小区逐步毗邻工业园区,生产区和生活区混杂交错,中心城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正>腰痛是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在临床上以寒湿型腰痛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或拘挛不可俯仰,虽静卧亦不减轻或反加重,遇天气变化或阴雨风
<正>2019年7月6日,中国稀土学会在京组织召开了《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状况调研及保护技术研究》项目启动会。来自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包钢集团矿山研究院、中钢集团马鞍山矿
<正>城建声像档案是城建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采用现代化声像技术手法,形象、生动、直观、真实地保存了城市的记忆,再现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印证城市面貌的变化。随着
<正>近年来,笔者运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痉挛性瘫痪60例,并设单纯采用康复训练的30例作对照,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2013年10月~2014年2月在山西
本文通过对音乐教师的专业技能、专业素养、教科研能力等几方面的分析,试图探讨音乐教师在知识结构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思考。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probe
本研究基于March提出的探索性学习和挖掘性学习及其平衡理论,提出了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两类学习的协同及其它们对创新绩效的共同促进作用,并进而分析了环境动荡性在其中的调控
自鄂西至湘西北一线,自北至南铅锌矿的产出层位逐渐抬高。通过对该区矿源层的分析研究发现,矿源层层位控制了铅锌矿的产出层位,北部鄂西地区矿源层为震旦系下统陡山沱组含泥
鄂西-湘西地区铅锌矿是上扬子地块低温热液矿床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地层和构造密切相关。以Landsat-7 ETM+融合图像为数据源对该地区地层和构造遥感解译发现:鄂西北部地区铅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