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立足于张贤亮小说,主要分析了其以文学想象的方式呈现极左路线下知识分子“异化”和遭受伤害的社会悲剧,认为张贤亮的创作丰富了反思文学对于当代文学的价值贡献,同时为当代社会处理制度与人性的关系提供了反思和借鉴。第一章阐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选题背景、意义,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异化”讨论尚未解决的问题;第二章张贤亮小说知识分子“异化”形态,阐述了“异化”概念来源及在本文中的含义,从三个方面来呈现分析了知识分子的异化形态,第一是通过自主独立意识的麻木、死亡意识的笼罩分析了知识分子主体意识的缺失,第二是通过理性与情感的分裂、亲情人伦的冷漠分析了知识分子情感世界的荒诞,第三是通过知识分子由受虐走向施虐分析了人性心理扭曲,从而综合论证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确实存在着“异化”现象。第三章张贤亮小说干群关系“异化”形态,主要从整体而全面的角度来阐述社会的异化现象,分析了集体对个人的压抑,也揭露了当时沉默服从的基层干部们沦为畸形政治机器,同时指出了愚昧和狂热助长了社会反理性氛围,以上三点形态分析论证了干群关系的异化。第四章张贤亮小说“异化”现象原因探析,立足于张贤亮文本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分析了“异化”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更充分地论证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确实存在“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