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牙期正常儿童上颌骨生长的三维测量分析

来源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3434jkhgk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探索运用CBCT研究上颌骨生长发育的方法,为三维研究颅颌面部提供方法学依据。   2、用CBCT图像3D头影测量分析方法研究替牙期正常儿童上颌骨生长发育特征,以提供替牙期正常儿童上颌骨三维数据。   材料和方法:   一、观测者运用CBCT定点可信度的研究   从温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2011年2月至2012年9月正畸科宝宝论坛健康体检儿童中随机抽取5名儿童(男3名,女2名,年龄6~12岁,平均8.2岁),在征得其监护人同意后对其采用CBCT行头颅三维扫描,所得图像用DolphinImaging11.0软件进行处理,选定16个上颌骨解剖标志点,分别由3名观测者运用多平面定点法在矢状,冠状,轴向三个平面上独立重复定点3次,总共得到9组数据。应用混合影响因素的方差分析评价组间相关性(ICC)及系统误差,从而评估CBCT定点的可靠性及可重复性。   二、替牙期正常儿童上颌骨生长发育特征CBCT三维测量分析   从温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2011年2月至2012年9月正畸科宝宝论坛健康体检儿童中选取126名6到12岁健康儿童(其中6~7岁20名,7~8岁19名,8~9岁19名,9~10岁20名,10~11岁14名,11~12岁15名,12~13岁19名)。纳入标准为:1、健康儿童无系统性疾病,无颜面畸形,无颌面部肿瘤,无颌面部外伤史;2、六龄牙完全萌出,磨牙关系一类,无龋齿,没有前牙开(牙合),深覆(牙合),无口腔不良习惯;3、未经过正畸治疗。排除标准:有缺失牙、埋伏牙、唇腭裂、颜面部外伤、单侧髁突肥大、肿瘤、可致颜面不对称发育的遗传性疾病。在征得其监护人同意后对126名儿童采用CBCT行头颅三维扫描,所得图像用Dolphin Imaging11.0软件进行处理,选定16个上颌骨解剖标志点,及11个线距测量项目,采用多平面定点法对126个样本进行定点,并得出每个标记点的三维坐标值。观察各个年龄的生长发育趋势,并把126名儿童按年龄分为2组,替牙早期组(6~8岁,总共58名,其中男性30名,女性28名)和替牙晚期组(9~12岁,总共68名,其中男性33名,女性35名),用T检验分析两个年龄组之间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CBCT定点可信度的研究   评价三个测量者共9遍测量的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ICC),用于说明CBCT3D头影测量多次测量可靠度的情况。结果显示均大于0.75,对于87.5%的观察者内评估和85.42%观察者间评估显示ICC大于0.9。仅仅只有2.08%观察者内评估和观察者间评估的系数小于0.45。   二、替牙期正常儿童上颌骨生长发育特征CBCT三维头影测量分析   所有测量项目均呈增长趋势,垂直向(N-ANS)生长发育和前后向(ANS-PNS)有相同的速率;横向生长在6~7岁和10~12岁时出现两个高峰;尖牙间宽度在10岁后无明显增长;在替牙早期组与替牙后期组比较中,除spml®-pra距外,其他测量项目都呈现增长趋势,但是尖牙间距的增长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总体来说,测量者本身和测量者之间的准确性是很高的。利用CBCT三维影像定点可提供准确的可重复的数据。   2、在替牙早期上颌骨前后向和垂直向有相同的生长速率,横向生长出现两个高峰。   3、上牙弓前段宽度在替牙后期无明显增长。
其他文献
目的:为求种植体早期快速骨结合,提高初期稳定性,种植体表面处理技术飞速发展。目前,纳米级表面处理方法已证实有利于种植体表面细胞的黏附与增殖,是近来表面处理方法的研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