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transporter associated with antigen processing,TAP)是抗原呈递元件(antigen presenting machinery, APM)基因家族成员,在人类淋巴细胞抗原Ⅰ(human leukocyte antigen class Ⅰ, HLA-Ⅰ)介导的抗原呈递与免疫监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多种肿瘤发生与HLA-Ⅰ和TAP1和2等APM成员功能异常密切相关,主要是转录水平下调或蛋白质水平表达缺失,导致细胞表面HLA-Ⅰ抗原呈递水平下降,可能与肿瘤免疫逃逸有密切联系,其确切机制尚不清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病变与TAP1和2基因表达调控的关系,尤其是从基因启动子甲基化角度,寻求宫颈癌中该基因表达异常的内在机制。研究方法(1)收集维吾尔族妇女慢性宫颈炎、CIN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Ⅱ/Ⅲ)和宫颈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SCC)患者的新鲜组织标本,提取基因组DNA,并设计TAP1和2基因启动子区中特定CpG岛片段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目的CpG岛片段,依托Sequenom MassARRAY甲基化DNA定量分析平台,对宫颈病变组织DNA进行单一CpG位点甲基化定量分析。(2)目的潜在CpG岛屿,设计CpG岛片段特异性引物,通过Siha宫颈癌细胞DNA中CpG岛片段的亚硫酸氢盐修饰测序(DNA的亚硫酸氢盐修饰、CpG岛片段的PCR扩增、克隆和测序)分析,分析该基因的目的片段CpG位点甲基化水平(状态)。(3)利用TAP1、TAP2mRNA特异性PCR引物,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宫颈病变组织中该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研究结果(1)TAP1基因启动子区的目的CpG片段含有23个CpG位点。通过Sequenom MassArray (质谱)提供的单一CpG位点甲基化定量测试数据CpG1、CpG2.3、CpG4、CpG16、CpG19、CpG20、CpG21、CpG22和CpG23位点的甲基化率(水平)具有两个或三个位点相关性(P<0.05),而其余CpG位点的甲基化率之间没有相关性,而且除了CpG16、 CpG19之外,7个(上述CpG位点中)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在CSCC,CIN和宫颈炎组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分析目的CpG片段的总体甲基化水平,发现CSCC和CIN组织的甲基化水平(0.0477±0.0387和0.0370±0.0261)与正常宫颈上皮组织(0.0345±0.0291)存在差异,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TAP2基因启动子区的目的CpG片段含有8个位点,尽管CpG3.4、CpG5、CpG7、CpG8等5个位点甲基化率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但是任何一个CpG位点或整体CpG片段在不同宫颈病变病例组之间没有甲基化水平差异(P>0.05)。(2)在本研究所选TAP1基因的4个CpG岛片段依次在转录起始点-226~+104、+14~+421、+607~+970和+9152~+9422等位置,分别含有23、31、22、11个CpG位点。通过亚硫酸氢盐修饰测序分析,发现上述4个CpG岛片段中,第一片段(-226~+104)的5个位点和第三个片段(+607~+970)的6个位点发生甲基化,而其余CpG片段的任何CpG位点未发生甲基化。(3)随着宫颈病变进程,TAP1和2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发生下调,其中CSCC和CIN组织TAP1mRNA相对含量(0.483±0.196和0.167±0.067)以及CSCC组织TAP2mRNA含量(0.374±0.135)与宫颈炎组织(TAP1:0.960±0.261;TAP2:0.918±0.552)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1)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病变与TAP1基因启动子区CpG片段中特定CpG位点的甲基化密切相关,是宫颈癌发生的重要标志。但是,TAP2启动子甲基化与宫颈病变可能关系不大。(2) TAP1启动子区含有多个CpG岛屿,但是在宫颈癌细胞内,只有少数CpG位点发生甲基化。(3)TAP1和TAP2转录水平表达下调,是宫颈癌发生的重要标志,其中TAP1基因表达水平下调可能成为癌前病变的分子标志物。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病变组织中,TAP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转录表达下调变化比较相应,在一定程度上说明TAP1基因表达调控的表观遗传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