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环磷酰胺(CTX)治疗作对照组,观察金芪膜肾方联合雷公藤多苷片(TW)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临床疗效,探讨中医治疗IMN的手段与治疗机制。方法:2014年03月至2015年12月江苏省中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共40例,符合IMN诊断条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在糖皮质激素、ACEI/ARB、控制血压、调脂等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金芪膜肾方联合TW,对照组予CTX,平均观察时间为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24hUTP、Scr、Alb、TC、TG、LDL-C、WBC、ALT、AST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①疾病综合疗效:治疗组完全缓解2例(10%),部分缓解14(70%)例,未缓解4例(20%),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完全缓解4例(20%),部分缓解13(65%)例,未缓解3例(15%),总有效率为8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③蛋白尿:治疗第3、6个月后两组患者24hUTP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Scr:治疗组Scr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cr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其他实验室指标:两组血Alb均得到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cr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脂(TC、TG、LDL-C)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TG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症状积分: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总积分均有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明显,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水肿、腰酸腰痛、食少纳呆、疲乏症状积分较治疗前下降,与对照组相比,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⑦安全性指标:两组患者安全性指标(WBC、ALT、AST)、总体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及中医辨证的基础上,金芪膜肾方联合TW在降低蛋白尿、稳定肾功能方面与CTX疗效相当,在中医证候方面优于CTX,不良反应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