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接触抗癌药物护士免疫功能现状评估

来源 :遵义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yi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职业接触抗癌药物(Antineoplastic Drugs,ADs)护士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合血常规监测数据,评估在目前职业接触剂量下,ADs对接触护士免疫功能的影响;同时分析ADs接触年限、防护水平和个人防护装备使用与护士免疫功能指标水平之间的关联性,探讨在职业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的有效防护措施并改善职业环境,以及将ADs职业接触人群纳入职业病重点监测对象的决策制定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深圳市3家公立医院肿瘤相关科室职业接触ADs至少一年的护士181名作为接触组,同时选取181名无ADs接触史的护士作为非接触组。以问卷方式获取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工作中接触ADs的情况、职业接触ADs的日常工作和风险认知情况、个人安全防护装备使用、健康自评症状等信息。分别采集接触组和非接触组研究对象的清晨空腹外周肘静脉血标本2m L,采用流式细胞仪对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等亚群进行检测,同时结合血常规监测数据,以评估ADs接触对护士免疫功能的影响。运用SPSS21.0统计软件处理相关研究数据,连续性变量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者方差分析,分类资料通过卡方检验进行分析,单因素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用于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因素分析,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与ADs接触年限的关系采用偏相关分析。所有资料分析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被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参与本次研究的接触组181人,年龄范围20-53岁,平均年龄28.93±5.72岁;非接触组181人,年龄范围20-55岁,平均年龄30.23±6.93岁,两组在年龄、BMI、有无被动吸烟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问卷结果显示,肿瘤相关科室护士在职业接触ADs后出现掉发增多、月经失调紊乱、口腔炎和口腔溃疡、皮肤问题、便秘、持续头痛、眼部灼烧感、持续恶心或呕吐等健康自评症状。(3)接触组与非接触组血常规结果各指标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排除年龄、BMI、被动吸烟等混杂因素后,未发现职业接触ADs对血常规结果的显著性影响(P>0.05)。(4)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显示,接触组护士CD3+T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非接触组,CD16+CD56+NK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非接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排除年龄、BMI、被动吸烟等混杂因素后,职业接触ADs对CD3+T细胞百分比、CD16+CD56+NK细胞百分比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5)不同防护水平医院护士的CD3+T细胞、CD8+T细胞以及CD16+CD56+NK细胞百分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6)非肿瘤专科护士CD3+T细胞、CD8+T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肿瘤专科护士,非肿瘤专科护士CD16+CD56+NK细胞百分比以及CD4+/CD8+比值显著高于肿瘤专科护士,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不同ADs接触年限护士的CD3+T细胞、CD16+CD56+NK细胞百分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D16+CD56+NK细胞百分比与ADs接触年限存在相关关系(r=0.163,P<0.05)。(8)处理ADs时是否按规范穿防护服对CD16+CD56+NK细胞百分比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职业接触ADs潜在影响护士的免疫功能水平,且与ADs接触年限可能存在相关关系。(2)通过加强医院防护硬件设施配备,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和职业防护依从性,对降低ADs的职业暴露风险可能起到一定防护作用,有利于为进一步的干预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3)T、B、NK淋巴细胞亚群对于评价职业暴露免疫功能水平具有可参考价值,可考虑将其作为评价ADs职业暴露损伤的生物效应标志物之一,并将其纳入职业病体检范围且定期对重点人群进行监测。
其他文献
背景: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针对MI后引发的心脏重构及心衰进展,目前药物、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治疗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MI后仍然存在相当部分的心肌细胞丧失,心室不良重构以及心功能恶化。研究发现,表观遗传在MI后心脏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关于表观遗传与心脏重构之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DNA甲基化
目的:探讨光学比浊法(Light transmission aggregometry,LTA)和PL多参数血小板功能分析仪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临床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患者将于抗血小板药物血药浓度达到稳态后(负荷量72小时后或无负荷量情况下维持量达5天后)使用LTA和PL同时进行血小板功
目的:探讨短期结构式心理护理对大肠癌肠造口患者心理韧性、病耻感及焦虑抑郁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贵州省某三甲医院胃肠外科行肠造口术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术前及术后对肠造口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口头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导并发放《贵州省某三甲医院胃肠外科肠造口护理手册》,并在出院后进行每周1次的电话随访。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短期结
目的:1、探讨黄芪熏蒸联合下肢功能锻炼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早期下肢血流速度的影响;2、评价黄芪熏蒸联合下肢功能锻炼对TKA患者早期肢体肿痛及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在贵州省某三甲医院关节外科明确诊断为严重原发性膝关节骨关节炎且初次行单侧TKA的住院患者9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及试验Ⅱ组,每组各33例。在常规
目的:分析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植入术后发生电风暴(electrical storm,ES)原因及探讨其进一步治疗。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0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行ICD/CRT-D(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defibrillators,CRT-D)植入患者进行回
目的:汇总近十年国内外中青年脑卒中高血压管理的最佳证据;运用质性访谈的方法了解医护人员及患者在脑卒中高血压管理方面的需求;整合前两部分的结果通过德尔菲法构建中青年卒中患者的高血压管理方案。方法:本研究通过首先系统检索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的相关文献,对证据进行提取后进行整合分析,形成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接着结合医、护、患三方的高血压管理需求拟定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方
目的:1.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早发冠心病(Prematur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PCAD)(发病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的独立危险因素。2-通过ELISA法检测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含量以探讨MCP-1在PCAD中的诊断价值。第一部分方法:以2016年1月至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后疲劳(Post-Stroke Fatigue,PSF)非药物干预措施的系统评价和分析,基于症状管理理论构建急性期脑卒中后疲劳综合干预方案,以改善患者的疲劳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方法:第一部分:急性期脑卒中后疲劳干预方案构建。通过课题组前期对急性期PSF患者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的横断面研究以及PSF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分析,以文献检索、系统评价PSF非药物干预措施为循
目的:了解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患者首发卒中后12个月内的复发情况;明确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极端梯度上升(e 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算法构建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预测模型,为临床识别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提供预测工具。方法:本研究在文献研究回顾IS复发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1日至2019年6月
目的:(1)比较Caprini、Padua、Autar三种风险评估模型对内科住院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预测价值,为临床选择合理VTE风险评估工具提供参考依据。(2)探讨符合医院实际的VTE综合防治管理的有效措施,评价VTE防治管理体系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1)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深圳市某三甲医院内科住院患者病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