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红外发射率涂料是专门涂敷在物体的外表面,以大大降低物体被红外探测器检测到的一种材料。低红外发射率涂料具有工艺简单,施工简便,价格低廉,应用不受物体几何形状限定等优势,被广泛地用于国防科技等领域,如车辆、舰船、飞机和一些战术导弹等重要作战武器上。低红外发射率涂料主要由粘结剂和填料组成,其中填料主要是金属颜料粒子,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颜料粒子是片状漂浮型铝粉。铝粉填料能够明显降低涂层的红外发射率,但是铝粉的金属光泽会使涂层的光泽度大大升高,这样不利于材料的可见光隐身。常用的降低涂层光泽度的方法如添加消光剂等,虽然能够明显的将涂层的光泽度降低,但是会导致涂层的红外发射率大幅度升高。且目前红外隐身涂料一般都应用在飞机蒙皮等硬质材料表层,而鲜有研究应用在天然橡胶等软质基底上。这些都严重限制了低红外发射率涂料的实际应用效果及范围。因此,研究出一种能够达到低红外发射率与低光泽度兼容且能够应用在软质基底的涂料至关重要。 本文首先采用三元乙丙橡胶为粘结剂,片状漂浮型铝粉为填料,制备了红外隐身涂料,考察了溶剂种类、粘结剂浓度、填料含量、涂层厚度、干燥温度等工艺配方对涂层红外发射率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发射率测定仪、光泽度仪以及其他各种测定涂层力学性能的仪器对涂层的微观结构和重要性能进行分析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二甲苯为溶剂,二甲苯/三元乙丙橡胶溶液的浓度为3%,Al粉的用量为90%,涂层的干燥温度为100℃,此时涂层在8~14μm波段红外发射率最低可达到0.402,光泽度为61.4,附着力1级,耐冲击性60cm,硬度73A,涂层力学性能良好;涂层在-40℃~100℃老化8h后,样貌保持不变,发射率稳定在0.4,涂层耐高低温老化性能优异;面漆涂覆法提高涂层耐酸(10%HCl)碱(10%NaOH)盐(3%NaCl)腐蚀性能,面漆涂敷后涂层在三种腐蚀溶液中浸泡7天后漆膜完好,红外发射率略有上升(0.429),光泽度反而下降(50.4)。 其次,以不同粒径片状漂浮型铝粉、铜粉为填料,SO2消光剂为助剂,浓度为3%的二甲苯/三元乙丙橡胶溶液为粘结剂制备可见光/红外复合隐身涂层。研究结果表明:铝粉用量为70%,铜粉为10%,30μm铝粉为10%,SO2消光剂为1%,涂层的红外发射率为0.430,光泽度为16.8,附着力1级,耐冲击性65cm,硬度70A;涂层在-40℃~100℃老化8h后,形貌保持不变,红外发射率保持在0.45以下,光泽度在18.2,涂层耐高低温老化性能良好;涂层耐酸(10%HCl)、碱(10%NaOH)、盐(3%NaCl)腐蚀,7天浸泡漆膜完好,红外发射率略有上升(0.44),光泽度反而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