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的全面侵略由此开始,举国上下经此劫难,变革繁多,其中司法问题更是重中之重。全面抗战时期环境复杂,百姓再难回到以往之日常,司法方面急需适应战时环境,而诉讼程序之变革正能起到维护社会稳定,勉励前线抗战之作用。本文旨在对南京国民政府在全面抗战环境下,针对民刑诉讼程序所进行的改革进行总结分析,其中又以提升诉讼效率和保障当事人权益的相关规定为核心,从中得出经验和教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的全面侵略由此开始,举国上下经此劫难,变革繁多,其中司法问题更是重中之重。全面抗战时期环境复杂,百姓再难回到以往之日常,司法方面急需适应战时环境,而诉讼程序之变革正能起到维护社会稳定,勉励前线抗战之作用。本文旨在对南京国民政府在全面抗战环境下,针对民刑诉讼程序所进行的改革进行总结分析,其中又以提升诉讼效率和保障当事人权益的相关规定为核心,从中得出经验和教训,以为当代全面深化司法改革提供思路和灵感。除引言和结语外,本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民刑诉讼程序改革的历史背景。全面抗战战端开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全体社会共谋抗战,司法方面为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首先必须在诉讼程序上做出改变。而在此举国抗战期间,蒋介石提出抗战建国之口号,“抗战是我们当前紧要任务,建国是我们最后的目的”,这意味着全民族抗战不仅仅是抵抗外来侵略的行为,更是国家浴火重生,破后而立的全盘建设。在全面抗战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诉讼程序改革,既是使司法运行符合战时环境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确保新生国家的司法系统能顺利重建的重要试验。第二部分至第四部分,分别对应了民刑诉讼程序战时改革进程的三个阶段。根据改革的方式和深度,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全面抗战爆发后,司法行政部和司法院为应对骤变的社会环境,制定了一系列的诉讼程序改革规定,大多是对全面抗战前民刑诉讼法的说明、补充和变通,这也是民刑诉讼程序改革重要的法律依据;第二阶段是全面抗战局势稳定之后,司法行政部在重庆附近设立实验法院,正式开始较为完整的民刑诉讼程序改革实验,这同时也是诉讼程序改革的地方试点;第三阶段是展示全面抗战期间民刑诉讼程序改革的成果,即1945年民刑诉讼法的修订公布,这既是对前两阶段改革的总结,也是针对全面抗战环境下暴露出来的社会问题所进行的对策性法律修改。第五部分探讨分析了全面抗战时期民刑诉讼程序改革给我们当今诉讼程序发展留下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其中有关提高诉讼效率和保障当事人权益的规定。在全面抗战大背景下,诉讼程序的改革有很多是为了应对战事问题所做出的,是特殊环境下的变革,这种改变对于和平时代的司法改革来说可能无法直接运用,但同样能提供经验和启发;而其中对于诉讼效率提高和当事人权益保护的相关改革,正符合了现代诉讼程序发展的方向,既要减少司法资源的浪费,又要尽量避免民众为繁杂的程序所累,这必然要求诉讼效率的提升,与此同时又要体现程序正义,对当事人权益的保护也不能忽视,毕竟两者一体两面,互为表里,若有所偏颇,必然会在司法运作中出现问题,全面抗战期间民刑诉讼程序的相关改革或许能在这方面为当今的司法改革进程提供灵感。
其他文献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湖南湘西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后又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明确了精准扶贫的目标:到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入,目前扶贫任务剩下的大都是条件较差、基础较弱、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和群众,到了攻坚克难、啃硬骨头的时候。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3年底印发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意见要求把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作为六项
广义概念上的家事纠纷包括非讼纠纷以及涉及人身或财产的民事纠纷;狭义概念上的家事纠纷仅指和当事人的身份关系有关的纠纷。目前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已经引进“家事诉讼”这一概念,目前的研究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一是均以推动建立家事诉讼程序为目的,将提出立法建议作为讨论的重心;二是更注重对国外立法的比较研究,但未能很好地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甚至忽略了部分基础性概念;三是更倾向于将家事案件、家事诉讼程序、家事诉讼等
由于文化背景、思维习惯等的不同,外国人学到的所谓“汉语”跟以汉语为母语的人相比,往往存在很大差异,且这种差异又无法避免,这种差异现象就是本文要研究的偏误,而本文侧重研究的是语用偏误。本文通过搜集大量泰国学生的语用偏误语料,结合笔者在泰国学校的教学实践,对语料进行了分析。本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阐述选题的缘由、目的和意义,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及语用偏误现状;第二部分为社交语用偏误分析,根
A公司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一直采取分散式手工管理模式,容易出现各部门间职责不清、对应收账款现状不明的情况,导致内部管理监督性不强、效率较低。而随着A公司发展进程的加速,业务复杂度加剧,人工为主的应收账款管理模式已显得力不从心,公司经营管理层急切的想把行政管理、财务管理等提升到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的高度。为了配合A公司实现从业务端到财务端的业财一体化管理模式,本文针对A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了
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根”和“魂”,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因此,坚持“国企姓党”,是国有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
资产托管是我国引进国外“保管制度”时的创造性用语。伴随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我国的资产托管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阶段,正如火如荼地发展,与此同时也出现许多问题和矛盾:资产托管法律关系不明,资产托管人民事义务和民事责任不清,资产托管人投资监督职能得不到有效发挥,资产托管中投资人权益易受侵害等。面对资产托管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的各种新问题,在法律上对资产托管进行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
乡村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文化内核。我国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作为传统农业大国,积淀了丰富的乡村文化。随着城市化不断加快,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渴望回归自然、品味乡愁,特色鲜明的乡村文化逐渐成为吸引新时期国内外旅游者的重要旅游资源。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可以丰富旅游产品类型,加快全域旅游建设,对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当今社会,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银行业也是如此。随着金融科技时代的到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金融脱媒冲击着传统银行业,传统银行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所以急需大量的人才来推动改革和发展。在当前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的经济新常态下,K农商行D支行面对人才的竞争,迎来了更多的冲击和挑战。然而银行高管的流失、中层管理者的离职、骨干员工的频繁跳槽,K农商行D支行的人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流失。由于银行
监察体制改革是我国打击腐败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举措。国家通过设立专门的国家监察机关监察委员会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来对原有的监察体制进行修改,进一步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刑法》对贪污贿赂犯罪、渎职犯罪等腐败犯罪的惩罚向来也是我国打击腐败犯罪的重要手段之一,两法之间生来就具有密切的联系。尤其是监察对象和刑法中的国家工作人员之间具有高度重合性。但是由于《监察法》和《
蕨类植物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植物类群,不少种类具有良好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工业用途、生态指示作用和观赏价值。其中,桫椤属植物、卷柏属植物既有科学价值,又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前者为稀有的树蕨类,姿态优美,富有热带风情,可做行道树、园景树,后者生境多样,既能适应潮湿的环境,又能适应干旱的环境,在园林上可灵活运用于不同的场地,丰富地被植物的种类。但由于生境破坏、过度采挖,桫椤属植物的现状不容乐观,而卷柏属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