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含铀废水的处理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法,物理、化学法存在成本高、易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而利用微生物进行含铀废水的处理,具有低耗、经济、环保的优点。作者从铀尾矿库中选育出土著微生物菌群,并探讨微生物菌群对U(VI)的去除效果及机理,考察温度、p H、U(VI)初始浓度、菌体投加量对微生物菌群吸附U(VI)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考察死活微生物菌群对U(VI)的去除效果以及微生物菌群对U(VI)的耐受性,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微生物菌群的群落特征,并通过SEM-EDS(扫描电镜-能谱)、FTIR(红外光谱仪)和XRD(X射线)分析除U(VI)机理。结果表明:选育的微生物菌群主要包含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黄金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肠杆菌属(Enterobacter),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1.58%、25.49%、12.82%、8.5%。通过研究现状分析这些微生物都具有抵抗铀及其他重金属毒性的特性。因此,将此微生物菌群作为一个整体具有一定的意义。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微生物菌群在p H为7.0、温度为30℃、U(VI)初始浓度为9.6mg/L时,其对U(VI)的去除率均能够达到96%以上。活微生物菌群与死微生物菌群在反应时间t=0.5h时对U(VI)的去除率分别为86.5%和77.8%,最终去除率分别为96.87%和85%。说明微生物菌群对U(VI)不仅有吸附作用还有还原作用。将微生物菌群分别置于U(VI)浓度为0、5、10、30、50、80、100、120mg/L中观察其生长状况。发现在U(VI)浓度为80mg/L时微生物菌群生长良好,超过100mg/L时微生物菌群生长受到抑制,微生物菌群相对于单一的微生物具有更好的耐铀性。将微生物菌群在自身营养充足的情况下重复处理低浓度含铀废水时,发现微生物菌群对U(VI)依然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SEM-EDS显示微生物菌群与U(VI)作用后细胞周围出现颗粒物,微生物菌群数量较多并紧密堆积,出现的铀峰占细胞重量比的28.10%,表明微生物菌群对U(VI)具有很好的去除作用。FTIR结果显示微生物菌群细胞中氨基、羟基、羧基,酰胺和磷酸根基团在除U(VI)过程中占主要作用。XRD显示说明微生物菌群对U(VI)具有一定的矿化作用。综上所述,微生物菌群对U(VI)表现出较好的去除效果和一定的耐性,其去除机理为以吸附和还原作用为主矿化作用为辅的生物沉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