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微波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新型物理场加工技术,已被陆续应用于食品加工领域。在熟化米面食品方面,由于微波的快速加热机制,导致食品熟化过程中发生不充分的理化反应,易引发品质劣变,限制了其在米面食品加工领域的应用与推广。酸面团作为一种天然的食品改良剂,能够改善发酵米面食品品质,并且其中的极性分子能够有效干预微波加热效果。然而,目前鲜有酸面团对微波熟化米面食品影响的研究。因此,本研究以微波熟化发糕为研究对象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波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新型物理场加工技术,已被陆续应用于食品加工领域。在熟化米面食品方面,由于微波的快速加热机制,导致食品熟化过程中发生不充分的理化反应,易引发品质劣变,限制了其在米面食品加工领域的应用与推广。酸面团作为一种天然的食品改良剂,能够改善发酵米面食品品质,并且其中的极性分子能够有效干预微波加热效果。然而,目前鲜有酸面团对微波熟化米面食品影响的研究。因此,本研究以微波熟化发糕为研究对象,考察酸面团添加对微波熟化发糕质构的改善作用,通过研究微波加热过程中酸面团对水分含量和状态、电磁特性以及蛋白/淀粉组分的影响,探讨酸面团对微波熟化发糕质构的改善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酸面团对微波熟化发糕品质的影响考察了酸面团添加量对微波熟化发糕比容、内部纹理以及质构等特性的影响。未添加酸面团的微波熟化发糕,其比容、孔隙率以及回复性均高于蒸制熟化发糕,但硬度和咀嚼性增大,质构品质变差。通过添加酸面团且随其含量增加,浆料和发糕的p H值均下降,发糕比容、孔隙率以及回复性增大,硬度和咀嚼性减小。酸面团添加量增加至30%时,发糕品质开始下降。2)酸面团对浆料微波熟化过程中水分含量及状态的影响研究了酸面团对浆料微波熟化过程中水分含量、水分分布和状态的影响。添加酸面团可以提高发糕的终点水分含量(39.91%);加热过程中水分迁移速率降低,加热120 s后弛豫时间(T22)降至10.72 ms,结合水、半结合水和自由水的质子信号幅度分别增加至699.64、4128.39和68.37,表明添加酸面团后体系保水能力增强。3)酸面团对浆料微波熟化过程中电磁特性的影响解析了酸面团对浆料在微波熟化过程中的电磁特性和升温速率的影响。添加酸面团的浆料在微波加热过程中,介电常数、介电损耗因数以及损耗角正切值均有提高,并且具有更高的阻抗匹配特性以及更低的反射损耗,增强了体系的吸波性能。升温曲线表明添加酸面团使浆料中部(k=1.263)和边缘(k=1.157)的升温速率提高。4)酸面团改善微波熟化发糕质构的机制初探基于酸面团对体系蛋白聚集行为和淀粉性质的影响,初步解析了发糕质构改善的干预机制。添加酸面团的浆料具有更低的麦谷蛋白大聚合体(GMP)含量和更高的游离巯基(SH)含量,加热120 s分别为46.46%和9.78μmol/g,且变化速率降低,说明酸面团阻碍了二硫键的形成,促进了面筋解聚。此外,添加酸面团的浆料糊化粘度下降,并且在加热后期具有更低的淀粉结晶度。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示添加酸面团使浆料在加热过程中形成了更加均匀有序的面筋网络,能更好地结合淀粉。
其他文献
预糊化淀粉是一种通过高温加热得到的改性淀粉,相同原料制备的不同预糊化淀粉性质之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否和制备预糊化淀粉时的水分含量有关未见报道,本课题就不同浓度淀粉乳即不同水分含量下所得预糊化淀粉的结构特性、理化特性、回生特性及其在米糕中的应用进行比较,为针对性地开发不同性质的预糊化淀粉以适应其不同用途提供了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在不同淀粉浓度下(5%、10%、20%、30%)制备预糊化大米淀粉
近年来,零件的表面加工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表面加工这门学科的体系逐渐成型。表面加工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其中涉及到了机械、化学、材料学和热学等学科的知识。抛光加工是表面加工技术中的重要一环,主要利用固结、游离磨粒或其它新型手段对工件表面进行修饰加工。非织造基涂附磨具作为一种抛光磨具,具有适用范围广、价格低和生产工艺流程短等特点,但随着其应用的拓展也暴露出诸多的问题,诸如产品档次较低、寿命短、不适合
随着现代化工业技术的发展,制造业生产模式从大批量少品种逐渐转向小批量多类型。目前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仍以减材制造为主,刀具作为生产过程中关键部件,其直接影响零件质量、生产进程和生产成本。为了提高生产质量、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对加工中的刀具进行状态监测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铣刀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实现铣刀磨损状态智能监测和剩余寿命预测,并通过实验验证上述方法的有效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
二维(2D)垂直异质结在电子学和光电子学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化学气相沉积法(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已广泛应用于二维垂直异质结构的合成。由于化学反应的性质,制备的垂直异质结尺寸通常比横向异质结构小,二维垂直异质结的尺寸受到限制,严重阻碍了器件的应用和集成。因此急需研究一种可以控制合成高质量的大面积二维垂直异质结的方法。本工作中,在CVD石墨烯上采用电化学沉积(
油炸食品因其独特的口感、诱人的色泽和独特风味而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其较高的油脂含量不利于人体健康。因此,明确油炸过程中油脂的吸收机理和寻找有效的方法来减少油炸食品的油脂含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油炸薯片为研究对象,从孔隙特性的角度,阐明油炸过程中薯片的油脂吸收的规律。基于孔隙特性与油脂吸收的关系,通过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油炸薯片孔隙特性进行调控,以达到降低薯片油脂含量的目的。首先,本文研究了油炸过程中
维生素K2是人体必需的脂溶性维生素,能够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在食品保健及生物医药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开发价值。七烯甲萘醌(MK-7)是维生素K2的一种重要形式,因其相较于其他形式的维生素K2,具有生物活性显著、血液半衰期长和生物利用度高等优势,而备受瞩目。当前MK-7的来源主要依赖于传统发酵食品,但其微少的含量难以满足人们对健康营养干预的需求;化学合成则存在路径复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是绿茶儿茶素中的一种主要活性成分,在食品,医药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尚未有很好的简便、快速、低成本、环境友好的制备高纯度EGCG的方法。此外,EGCG较低的贮藏稳定性和胃肠道稳定性也限制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因此,本文研究并优化了国产大孔树脂纯化茶多酚中EGCG单体的工艺,并以脂质体、类脂质体和胆盐脂质体
由于涂敷工艺便捷环保及成本低廉等特点,无机粘结陶瓷涂层成为保护机械设备免受磨损和腐蚀破坏的主要表面涂层之一。但无机粘结陶瓷涂层脆性大使其耐蚀耐磨性较差,并且纳米碳增强材料也存在与涂层结合强度不高的问题。因此,本文以氧化石墨烯(GO)为增强相,改善涂层的耐蚀磨性,并通过杂化氧化锌-氧化石墨烯(ZnO-GO)纳米材料,提高GO与涂层的界面结合强度。研究了ZnO-GO杂化材料对无机粘结陶瓷涂层抗腐蚀-摩
自人们发现石墨烯以来,二维材料成为了当下研究的热点。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s)作为二维材料中的一员由于具有可调的带隙、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电催化过电位低等特性,弥补了石墨烯本身零带隙的缺陷,在数据存储器件,能量转换器件及激光光偏振器件等领域有巨大的潜力而备受研究者的关注。与主流的2H相的Mo S2,WS2不同,Re基TMDs具有扭曲的1T结构、较弱的层间耦合作用和很强的面内各向异性光学性质,这
随着减糖需求的高涨,低热量高倍甜味剂,如天然甜菊糖苷目前已成为代糖领域的研究热点。但这类单体存在的风味缺陷使它们的应用受到了限制,因此开展全面深入的感官分析对于研究其结构和甜苦味关键属性间的关系,再深入探讨它们共同引发的因素是至关重要的。文章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首先通过静态描述性分析和动态时间-强度法对六种具有代表性结构的甜菊糖苷单体进行风味特征评估,再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关联结构与味觉特性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