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四川藏区中小学价值观教育的考察及启示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ongchang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藏区是一个地理区域性概念,而非行政区域划分。一般是指四川省境内的藏族人口居住区,主要包括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木里藏族自治县以及与阿坝毗连的绵阳市平武县、北川县的十余个藏族乡。1价值观教育同样也是一种培育人的过程,是“用人文主义的价值取向,引导青少年用正确的价值标准来看待社会、人生以及自己的生活、生命,教育他们正确看待社会的作用和认识人生的意义,正确理解生命的价值,懂得关注自己的灵魂,形成自己坚定的信念、信仰和理想,从而使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文精神,养成自己的关爱情怀,学会过现代文明生活。”2价值观教育之所以对整个社会的主导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因为它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学校教育活动,对国家是否能适时地维护好自身的传统价值观并树立起符合时代特征的新型价值观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虽然,目前学术界对值观教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主要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包括四川藏区)学校的价值观教育的研究还很匮乏,这为本研究指引了方向。本研究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四川藏区中小学价值观教育发展基本情况的考察,发现这一时期四川藏区中小学的价值观教育一方面顺应了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社会在所有学校教育中倡导的以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知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为学校价值观教育基本内容的社会主流趋势外,另一方面又由于受四川藏区特殊的地理和社会历史背景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自改革开放以来,四川藏区中小学的价值观教育又表现出自己特有的发展轨迹。具体可总结概括为以下几个历史阶段;由新中国成立以前到改革开放提出以后的前期的寺院(学校)倡导的单一的宗教价值观教育表现出的不断被世俗化、市场化、弱化、融合化和规范化的状态。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这一时期内,四川藏区中小学的价值观教育顺应中国社会所有学校进行价值观教育的大趋势,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基本内容在全社会和各个学校进行。到了21世纪初形成了把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和文化内涵纳入学校价值观教育的局面。改革开放以来四川藏区中小学的价值观教育的这种发展轨迹给予我们很多启发,在当今,立足四川藏区的具体实际,厘清和研习这一历史过程,可以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以借鉴。
其他文献
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教育形式,对我国社会进步和人民劳动技术能力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极具特色且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其TAFE学院办学
学位
篮球运动的新老更替以及后备人才的培养一直是困扰中国篮球的一大障碍,本该在六年前的北京奥运会就应该完成新老交替任务的中国男篮,整整拖到现在的亚运会,从去年的亚锦赛到
随着创新教育理论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国内高校以多种方式和途径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尤其是本科生的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以北京大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和培育人才的地方,它也逐渐成为了国家创新主体及新知识、新技术的聚集地。走产学研合作之路是世界各国高校将其新知识、
随着人才供求机制的日益市场化,职业指导逐渐成为劳动力市场不可缺少的调节和引导手段。高职学生作为我国劳动力资源中具有潜在优势的群体,能否使其在学校教育阶段获得良好的职
特征捆绑最初是视知觉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近年来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工作记忆领域中的特征捆绑。在视觉工作记忆领域中,有关特征捆绑的研究争论主要集中在存储机制上。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