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距直齿磨盘磨浆过程强度模型及磨浆动力学研究

来源 :陕西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wffhvknn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磨浆过程是实现纤维分离及纤维形态改变的重要步骤,是纤维及浆料性能参数能否满足纸张性能要求的关键。盘磨机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磨浆设备之一,其磨盘齿型参数会直接影响磨浆过程中的能耗、浆料及纤维性能的改善。目前,等距直齿磨盘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磨盘之一,其齿型参数可调节性强、适用范围广,但未有适宜的理论和方法用于磨浆过程强度表征及磨盘的设计,且磨浆过程中浆料及纤维性能变化与磨盘齿型、控制参数之间关系不明确,这限制了磨浆过程的优化,使得浆料质量的提升、过程的节能降耗较难实现。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以常见的等距直齿磨盘为研究对象,对低浓磨浆过程进行了强度模型及磨浆动力学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等距直齿磨盘磨浆过程有效强度模型的研究。结合当量磨齿长度及动盘磨齿滑动总长度,阐述了磨齿切断长的表征意义,分析了等距直齿磨盘齿宽、槽宽、磨齿倾角及单组磨齿中心角与不同磨齿综合表征参数的关系。发现单个磨齿交错区域的净切向力(ftnet)、改进型边缘负荷(MEL)及Kerekes改进比边缘负荷(SELkerekes)可表征所有等距直齿磨盘磨浆过程的强度,而应用广泛的比边缘负荷(SEL)仅适用于具有相同角参数的等距直齿磨盘磨浆过程表征。通过考量齿高、挡坝数量、挡坝高度及伪配置磨盘结构对于磨齿平均交错角及当量磨齿交错区域数量的影响,构建了单个磨齿交错区域净切向力(ftnet)及法向力(fnnet)通用模型。(2)基于等距直齿磨盘磨浆过程中的单个磨齿交错区域的净切向力(ftnet),提出了以单组磨齿总长度为核心参数的等距直齿磨盘设计方法。通过分析特定浆料及特定类型的磨浆过程,选择合理的ftnet目标值,进而获得当量磨齿总长度及单组磨齿长度。通过建立不含挡坝的中心配置及伪配置直齿磨盘的单组磨齿长度计算式,实现磨盘齿型参数的优化设计;类似地,针对含挡坝等距直齿磨盘,将当量磨齿长度合理分配至磨齿及挡坝,得到单组磨区挡坝数量的计算方法,最终实现挡坝数量及齿型参数的优化设计。(3)搭建了低浓磨浆过程磨盘磨浆特性研究实验平台,通过不同齿型参数磨盘的磨浆实验研究了不同磨浆强度对磨浆过程中浆料打浆度及纤维平均长度变化的表征性能。发现单个磨齿交错区域净切向力(ftnet)是目前唯一具有物理意义且能够有效表征等距直齿磨盘磨浆强度的强度模型,除此之外,经验改进型边缘负荷(MEL)亦能有效表征此类磨浆过程。但有效磨浆强度对低浓磨浆过程中浆料打浆度及纤维平均长度的表征作用是不同的,相同磨浆能耗时,低浓磨浆过程对于纤维的切断作用随着有效磨浆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对于磨浆打浆度的变化而言,有效磨浆强度对于不同磨盘在相同磨浆条件下浆料打浆度的变化具有较好的表征作用,而对于相同磨盘的不同磨浆强度磨浆过程而言,磨浆能耗是控制浆料打浆度变化的关键参数,而非有效磨浆强度。(4)通过建立适用于针叶木浆料及针叶阔叶混合浆料磨浆过程中浆料打浆度及纤维平均长度变化的动力学模型,探究了等距直齿磨盘低浓磨浆过程中浆料打浆度及纤维平均长度的变化。研究表明,针叶木浆料及针叶阔叶混合浆料的低浓磨浆过程,浆料打浆度及纤维平均长度随磨浆能耗的变化分别为S型及反S型曲线,两者随比能耗的变化可用三次函数来表示;本研究基于此建立了浆料打浆度及纤维平均长度与磨浆能耗的幂函数模型,发现不同磨盘的磨浆过程具有不同特征能耗、特征打浆度(或纤维平均长度)等特征参数。经对比发现,表征模型计算所得浆料打浆度及纤维平均长度与实验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尤其以对打浆度的表征作用更为相关。(5)研究了平均磨齿交错角及当量挡坝数量等齿型参数对于纸张抗张、撕裂指数及松厚度的影响,实现了低浓磨浆过程等距直齿磨盘齿型参数的优化。本文将磨浆能耗及磨齿交错区域平均数量引入到纸张抗张、撕裂指数及松厚度的幂函数模型中,发现磨浆能耗及磨齿交错区域平均数量的引入有助于提升幂函数模型对纸张性能参数的表征效果;相同磨浆能耗下,存在临界平均磨齿交错角使得纸张抗张及撕裂指数最大,其范围分别为30°~50°、35°~60°,而松厚度随磨齿平均交错角的增大而降低;相同磨浆能耗时,随着当量挡坝数量的增加,纸张抗张指数降低,撕裂指数及松厚度升高。本文基于当量磨齿总长度及动盘磨齿滑动总长度阐述了比边缘负荷(SEL)理论的意义及其应用的局限性;建立了适用于等距直齿磨盘低浓磨浆过程表征的强度模型,并基于此提出了等距直齿磨盘的设计方法,为等距直齿磨盘的磨浆过程表征及齿型参数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磨浆过程中浆料及纤维变化的动力学模型及纸张性能的表征模型研究,对磨浆过程角参数及挡坝参数进行了优化,为磨盘的参数化设计及磨浆过程的优化提供新思路及方法。
其他文献
氧化石墨烯(GO)作为石墨烯的衍生物是一种二维纳米材料,因含有羧基、羟基、环氧基等基团使得GO容易与其它物质通过共价或非共价作用形成多种性能及用途的复合材料。由于GO具有超大的比表面积及优良的吸附作用,其复合材料在制备污水处理用过滤膜及吸附剂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但也存在吸附效率较低、吸附后分离回收利用困难等问题。同时GO的结构和性能对所制备复合材料的过滤及吸附性能有很大影响,因此目前GO的制备及
研究目的:银屑病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免疫介导的重大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多项研究已证实IL-23/Th17免疫轴是银屑病炎症的驱动因素和其发病机制的核心。基于此,本研究拟在血热型银屑病患者、银屑病小鼠模型和Th17体外分化模型,从Th17细胞因子分泌、转录因子的表达等方面,阐明加味净屑饮调控IL-23/Th17免疫炎症轴介导抗银屑病的免疫学机制,为加味净屑饮临床应用于银屑病治疗提供科
研究目的:1.观察与评价四神煎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KOA提供参考。2.观察KOA病理进程中巨噬细胞极化与巨噬细胞焦亡的内在联系。3.基于滑膜巨噬细胞极化和巨噬细胞焦亡,探索四神煎治疗KOA的疗效机制,为中医药防治KOA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1.临床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四神煎组、依托考昔组。服药4周,随访8周。于服药前、用药后第4周、第8周采集WOMAC评分评估膝关节症状
目的和意义阿尔茨海默病(AD)又被称为老年痴呆,是老年人最常见一种痴呆类型。AD主要的特征性临床表现是认知功能的进行性损害和性格的改变。AD的发病机制复杂,到目前为止AD的确切发病机制仍不明确。AD的治疗药物也多为对症治疗为主,不能完全阻止疾病的发展,且由于起效慢、靶点单一、经济负担重、副作用较大等因素,治疗效果并不理想。AD已成为关系到人类公共健康的重要问题,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已十分紧迫
研究目的:一、临床研究:观察益气养阴通络中药复方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的临床疗效。二、动物实验:探讨益气养阴通络中药复方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模型SD大鼠视网膜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PDGF-D表达的影响。研究方法:一、临床研究:对确诊为NPDR的患者120例进行临床疗效的观察。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中药组、西药组、空白组。在研究过程中脱失11人,共109例患者
背景与目的阿片类药物作为一种常见的镇痛药,常用于治疗临床上各种急性疼痛、复杂性神经痛和癌痛等慢性痛。在阿片类药物的使用过程中,人们发现长期反复、大剂量使用该类药物不仅会使副作用增加,而且还易使患者对其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在癌痛患者中尤为明显,表现为普遍存在的阿片类药物耐受与阿片类药物成瘾现象。阿片耐受是指长时间使用阿片类药物后,若要达到最初同样的镇痛效果需要加大阿片类药物的剂量,原有的剂量产生的镇
芳纶纳米纤维(Aramid Nanofibers,ANFs)是一种兼具芳纶纤维优异特性与纳米尺度效应的构筑基元,具有优异的强度、模量、耐温性以及丰富的活性基团,在结构减重、电气绝缘领域以及电池隔膜、柔性电极等新材料方向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ANFs尚未实现工业化实际应用。目前,最广泛应用的ANFs制备方法是KOH/DMSO碱溶法,其操作流程简便且产物性能优异;然而,通过该方法制备ANFs与构筑材料
目的:探讨徐力授治疗亚实性肺结节的临床经验与学术思想;寻找徐力教授治疗亚实性肺结节的核心药物处方;在核心处方的基础上,探索其发挥抗癌活性的关键活性化合物与关键作用靶点;并且在体外实验中验证核心处方抗癌活性,探索关键作用靶点的表达水平变化,为临床诊疗与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1.通过整理徐力教授治疗的100名亚实性肺结节患者的病案,归纳导师治疗亚实性肺结节的“三段六辨”诊疗模式,总结学
目的:依据“方证相应”理论,从“以药测证”角度,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对中药治疗性早熟临床研究类文献和叶进真实世界医案进行数据挖掘,探究其病因病机及证治规律,并对叶进主方用药作用机制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探索其科学性、合理性。通过以上研究,总结叶进教授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1.收集性早熟临床研究类文献159篇,选取其中178首处方建立数据库。数据挖掘处方用药规律采用频数、聚类及关联规
文章首先阐述了德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的重要性,然后论述了德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的原则,接着分析了德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的瓶颈,最后提出了德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的突破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