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草-猪-沼-果”模式对龙眼果实品质及土壤环境影响的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hua5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泸州主栽龙眼品种“泸丰—号”为试验对象,以“猪—沼—果”的循环经济模式为依据,按照有机果品生产要求,建立“果—草-猪—沼—果”循环模式。通过对龙眼树采取施用沼肥和果园生草等处理措施,以化肥和无处理对照,对龙眼果实品质测定,土壤理化性状变化规律、土壤微生物变化规律以及土壤酶活性变化规律等方面进行研究,综合分析沼气发酵残留物在优质化龙眼生产中的试验效果,探索“果—草—猪—沼—果”这种循环经济模式的可行性,并选取最佳的处理方案,为泸州地区龙眼的优质安全果品生产提供理论依据。1.沼肥处理可显著促进果实纵横径和单果重的增加,果形指数变小.单果重以C1最大,为8.26g,比对照增加52.9%,显著大于其他处理。沼肥对龙眼可食率的影响比较显著,C2的可食率排第一,可食率比对照高达42.2%,其次为C1、B2、B1、A2、A1、D1、D2,均显著高于CK。2.各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都极显著高于对照,处理C1和C2最高,达到22.7%和22.65%,分别比对照提高6.4%和6.35%,二者差异不显著。总糖含量C2和B2最高,达到18.06%和17.79%,二者差异不显著,但二者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可滴定酸含量整体都很低,以处理A2最低,为0.081g/100ml, CK最高,为0.111g/100ml。沼肥组的糖酸比都在90:1以上,其中处理B2最高,达到了109.57:1。“施肥+生草”的糖酸均比高于与之相对应的单纯施肥处理。维生素C的含量,C2为7.02mg/100g,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3.各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均有上升,除D1变化不显著外其余处理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CK。生草处理(A2、B2、C2、D2)使得土壤含水量表现为持续上升,后期趋于平稳,以B2最优。未生草处理的A1、B1、C1、D1土壤含水量出现波动,D1和CK波动幅度最大。与ck相比,各处理的土壤容重均有所下降,但D2下降不显著,沼肥组的土壤容重下降速率加快,而化肥组变化平缓。后期对牧草进行压青处理,使得A2、B2、C2、D2再一次下降。4.施用沼肥和果园生草对调节土壤酸碱度有显著作用,而单施化肥反而会引起土壤酸化。沼肥能显著提高龙眼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含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达到了2%以上。后期A2、B2、C2的增涨幅度分别显著大于A1、B1和C1的幅度,D2增涨的幅度也加大,原因在于对牧草的压青使得土壤有机质得到大量补充。5.沼肥对土壤速效氮含量的贡献大于化肥,施沼肥的量与速效氮含量成正相关。毛苕子的固氮作用对土壤速效氮的提高有很大贡献,使得中后期A2、B2、C2、D2速效氮的增速快于A1、B1、C1和D1。压青之后,毛苕子所吸收的氮素回归于土壤中。土壤速效钾含量与施肥量有关,沼肥组优势明显,使土壤速效钾增加150%~204%。生草处理对果园土壤速效钾的影响并不显著。各处理速效磷含量均有上升,沼肥组的土壤速效磷提高了50.4%~69%,显著优于化肥。果园生草对提高土壤速效磷有益。5月18后,毛苕子开始发挥作用,使得A2、B2、C2、D2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开始超过A1、B1、C1、D1。6.施用沼肥可极显著提高土壤耕作层的细菌数量,细菌数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化肥也能提高土壤细菌数量,但是远低于沼肥。沼肥组和D2均显著提高真菌的数量,C2最优,B2次之,C1小于B2但差异不显著。生草组与与之对应的单施肥组之间差异显著。化肥对土壤真菌数量的影响并不大。沼肥处理均能显著增加放线菌群落的数量,且与施肥量呈正相关,生草处理也能促进放线菌的繁殖。长期施入化肥不利于放线菌的生长。7.土壤脲酶活性前期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中期表现为“生草+施肥”组的脲酶活性继续增加,而单施肥组的脲酶活性趋于平稳。磷酸酶活性与施肥量呈正相关,C2最优。施肥能促进土壤蔗糖酶活性的上升,沼肥处理均高于化肥处理,沼肥处理酶活性变化在166.81~333.9μg/g。相同施肥量条件下,生草处理的酶活性高于单纯施肥的处理。各施肥处理在整个开花结果期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变化较小,各处理之间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施肥量与土壤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