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本研究中,我们运用基于双光子激发荧光(TPEF)和二次谐波产生(SHG)的非线性光谱成像技术对创伤愈合过程中胶原蛋白等物质进行持续监测,从而初步明确其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指导临床对创伤愈合过程的干预。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90只,建立大鼠背部脊柱两侧圆形皮肤全层切除创伤模型,脊柱右侧创面用“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Bovin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For External Use贝复济)进行干预,设为实验组;脊柱左侧创面应用生理盐水,设为对照组,进行局部用药,同体对照,记录创面愈合时间,测量创面面积并计算创面愈合率。分别于造模后的1、2、3、5、7、10、14、20d,随机选取10只作为活体扫描标本,利用双光子显微镜成像系统活体动态监测创面胶原蛋白的SHG成像信息,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造模后17天时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100%和95.32%,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实验及数据分析结果清晰的显示了大鼠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胶原蛋白等物质的动态变化,在创面愈合过程中,胶原蛋白呈明显的向心性生长。同一时间,实验组较对照组胶原蛋白的合成分泌有显著增多,统计学差异明显。结论:非线性光谱成像技术是基于双光子激发荧光(Two-PhotonExcitation Fluorescence TPEF)和二次谐波产生(Second Harmonic GenerationSHG)的生物医学光学领域的新技术,以其简单、无创且可在体成像等特点,在将来有望成为继病理切片之后的另一种组织形态学研究乃至临床诊断的利器。随着科技进步及光谱成像设备的小型化发展,非线性光谱成像技术在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中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及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