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头虱感染状况调查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445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嘉定区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头虱阳性感染率、变化趋势及感染头虱的影响因素,探讨有效防治学生头虱的方法,预防疾病发生,确保学生健康,为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提供制定政策的理论依据。方法1 嘉定区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头虱感染状况流行病学回顾性分析回顾性分析嘉定区2002年至2004年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头虱感染情况,分析2004年专项调查中影响学生头虱感染的因素。分析2005年至2011年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头虱感染变化情况。2嘉定区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头虱感染状况流行病学现况调查分析采用现场调查的方式,2012年对辖区内存在民工子弟学校的全部街道(镇),每个街道(镇)随机抽查3所学校(3所以下的全查),每所学校随机抽查3个年级学生,共调查35所学校19315名学生,开展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头虱感染状况调查及流行因素调查分析。3嘉定区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头虱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头虱防治知识情况调查:2012年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存在民工子弟学校街道(镇)部分民工子弟学校班级的部分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的方法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4800份,回收问卷4707份。数据的录入和分析:调查员在检查无漏填、无逻辑错误后收回问卷,并进行编号,采用Epidata 3.0和EXCEL2003版软件完成调查表和问卷数据录入,并设置逻辑检错。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嘉定区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头虱感染状况流行病学回顾性分析嘉定区2002~2004年共调查民工子弟学校学生14909人,感染头虱学生559人,感染率为3.75%。其中2002年为9.23%(319/3457),2003年为5.30%(172/3247)和2004年为0.83%(68/8250),3个年度学生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98,P<0.05),头虱感染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04年男生和女生头虱感染率分别为0.21%和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11,P<0.01),女生头虱的感染率要高于男生感染率。4-6岁学生头虱感染率为0.65%,7-9岁为0.92%,10~12岁为0.82%,≥13岁为0.72%,不同年龄学生头虱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P>0.05)。2004年不同籍贯学生头虱感染情况调查提示学生头虱感染率以江西籍学生最高,达2.04%;安徽籍其次,为1.17%;贵州籍再次,为0.94%。不同籍贯学生头虱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2,P<0.05)2005~2011年学生头虱感染情况为2005年0.36%、2006年0.17%、2007年为0.14%、2008年为0.00%、2009年为0.30%、2010年为0.04%和2011年为0.00%。其中2009年学生头虱感染呈现一次高峰,后又下降。2嘉定区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头虱感染状况流行病学现况分析本次调查民工子弟学校学生不同年级头虱感染情况,共调查学生19315人,头虱阳性33人,感染率为0.17%。不同年级学生头虱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5,P>0.05)。调查男生10964人,女生8351人,男生感染率为0.01%,女生感染率为0.38%,男生和女生头虱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9,P<0.05)。调查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患有头虱的家庭史与头虱感染情况,其中患有头虱家庭史的学生104人,感染人数7人,感染率为6.73%。无患头虱家庭史的学生19211人,感染人数为26人,感染率为0.14%。曾患有头虱家庭史和无患头虱家庭史的学生头虱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确切概率法P<0.05)。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头虱感染既往史与感染情况分析,其中曾感染头虱的学生94人,感染人数8人,感染率为8.51%,未感染头虱的学生19221人,感染人数为25人,感染率为0.13%。曾经感染和未感染的学生头虱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确切概率法P<0.05)。学生卫生习惯与头虱感染的关系分析,学生是否勤洗澡、洗头、与家人混用毛巾、脸盆及头发长短等因素与头虱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7.17、7.17、2.33、0.15、5.01、14.52、6.29,2.08、3.13,P值均<0.05)。家庭居住状况与学生头虱感染的关系分析,包括家庭居住状况、家庭人口数、人均居住面积与学生头虱感染分析,不同家庭居住状况与学生头虱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8、3.13,P均>0.05)。父母文化程度与学生头虱感染的关系分析,父母文化程度(以父亲一方为依据)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个层次,父母的文化程度与学生头虱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4,P<0.05)。家庭经济情况与学生头虱感染的关系分析,家庭的经济情况与学生头虱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P>0.05)。父母职业与学生头虱感染的关系分析,父母的职业与学生头虱的感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0.05)。调查不同籍贯学生头虱感染情况,以江苏籍学生感染率最高,其次为贵州和江西。不同籍贯学生头虱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确切概率法P<0.05)。对33名阳性学生均开展了流调,并给予药物处理和家庭宣教。经处理后复核,所有阳性学生均无头虱感染。3嘉定区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头虱防治知识情况调查学生头虱防治知识知晓情况问卷调查:发放问卷4800份,回收问卷4707份,应答率为98.06%。内容包括头虱的描述、头虱最容易发生人群、头虱的传播途径、头虱的主要症状、头虱生长的部位、头虱的传染期、头虱的危害、头虱的防治处理和预防共10题。其中男生1942人,女生2765人,除头虱的描述和头虱生长部位2题外,其余问题男女生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5.78、16.25、22.06、12.20、25.75、17.76、28.30、17.17,P均<0.05)。调查不同年级学生头虱防治知晓率情况,除头虱的传播途径、头虱的防治工具、发现头虱的处理外,其余问题不同年级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25.26、101.77、53.53、9.00、37.78、53.70、40.70,P均<0.05)。结论1嘉定区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头虱感染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仍维持在一定水平,仍有引起局部流行的可能。2嘉定区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头虱感染率高低与年级高低无相关性,女生感染率高于男生,有家庭史的学生感染率高于无家庭史的学生。曾经感染的学生再感染率高于未感染过的学生。学生不良卫生习惯导致头虱感染率的升高。家庭居住状况与学生头虱感染无相关性。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学生感染率越低。经济情况不是学生头虱感染的影响因素。父母的职业不是学生头虱感染的影响因素。学生头虱感染率有地区差异性。3学生头虱防治知识知晓情况问卷调查,男女生对头虱最容易发生人群、头虱的传播途径、头虱的主要症状、头虱的传染期、头虱的危害、头虱的防治、处理和预防这8题知晓率不同,女生知晓率高于男生。不同年级学生防治知识知晓率高年级知晓率高于低年级。建议1消除头虱要从制度抓起。应建立民工子弟学校的卫生管理机制,各级卫生防疫部门要加强对民工子弟学校的卫生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2在加强检查和管理的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卫生宣传和教育,开设健康教育课,增强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卫生意识。3纠正学生不良卫生习惯。以点带面,通过学生带动家长,使全体外来人员的卫生意识和习惯都能得到提高,杜绝家庭中互相传染,达到控制头虱,巩固治疗成果的目的。
其他文献
应用国家的海水分析方法(流动注射分析法)和地表水分析方法测定珠江口不同盐度的海水样品中的总磷和总氮,分别进行精密度试验和准确度试验,并对两种国标方法进行比较。实验结
目的探讨多学科联合救治产科DIC的方法,从而降低产科DIC患者的死亡率。方法对2008年10月~2011年10月入住的56例产科DI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DIC的发病原因依次
当今社会,随着网络购物的兴起与普及,消费者在网络购物中的权利也越来越被重视,但是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法律问题,也成为我国法律发展中一个瓶颈。
<正>一、“电访”、“校访”不能完全替代家访家访,即老师到学生家中访问。在过去,它是家校联系的主要方式。现在,随着社会经济条件及教育环境的改变,
期刊
生涯规划能力对于中职生的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职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一定的生涯规划能力对于其人生未来发展愈加重要。研究中职生生涯规划能力既有利于我
<正>囊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CF)是一种致死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系由囊性纤维化跨膜调节因子(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CFTR)基因突变致
《黛西·米勒》是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的成名作,小说中同名女主人公黛西·米勒的死亡结局引起许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试从文化冲突、父权缺失、等级制度三个角度分析引起黛
为综合评估电解锰渣重金属污染特征及任意堆弃对周边植物生长造成的危害,以贵州松桃某电解锰企业锰渣为研究对象,对渣样的重金属元素组成、含量及锰形态进行了分析测试,同时
<正>2010年11月26日,黄山市建市后的首部市志——《黄山市志》首发式在黄山市隆重举行。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黄山市志》学术顾问朱佳木专程
<正>初中时代,老师教我们高尔基的《海燕》,当时的印象是:《海燕》是名篇,高尔基是名家;文中有我们当时较难理解的象征手法和象征意义。记得当时老师将有关内容在黑板上一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