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各级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持续高速增长。政府融资平台的高安全性和高收益性,成为了各金融机构追逐的重点目标。同时,由于政府融资平台融资数额急剧扩大、操作手续不规范、风险集中度高引起了国内外金融市场的高度关注。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显然不可忽视,风险管理的操作性和可行性迅速提上日程。针对我国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管理的实际,本文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从政府融资平台涵义、发展历程、采取的主要模式及风险特征入手,分析了我国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的管理现状及成因,并重点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特征展开了讨论。最后,分别从政府及银行两个方面提出了风险控制措施。本文的主要观点和主要内容如下:所谓政府融资平台,是指各级地方政府成立的以融资为主要经营目的的公司,包括不同类型的城市建设投资、城建开发、城建资产公司等企事业法人机构。其融资主要以经营收入、公共设施收费和财政资金等作为还款来源。首先,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经历了探索阶段、推广阶段以及当今的发展阶段。截至目前,我国政府融资平台体系已初步形成,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标志的公司治理结构正在逐步建立,政府融资平台成为政府筹集发展资金的中坚力量。但是,政府融资平台呈现出多种矛盾:一是未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渠道,风险集中向银行转移;二是投融资主体承担着城市建设任务,融资压力巨大;三是投融资结构性风险较为集中,资产负债率高,融资能力逐步下降;四是投融资结构不合理,对产业发展支持不足;五是重城市、轻农村,对农村金融需求满足度低。其次,政府融资平台作为政府投融资的主要渠道,主要分为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性产业扶持基金、农业产业投资公司三种融资模式。三种融资模式又细分为BOT、TOT、PPP等多种融资模式,所使用的条件均不相同,具备不同的优劣势。再次,在现行政府融资平台模式下,我国主要从承贷主体、融资模式、运行结构、贷款类型四个角度进行贷款风险管理。然而,我国政府融资平台仍呈现出责任主体模糊、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融资手续合规性较差、地方财政过度负债、政策性风险突出、还款来源不稳定、贷后较难监管、信息不对称等风险特征。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产生与发展,有其一定的客观必然性。但是其风险的快速聚集主要是由以下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地方城建资金需求量大,但财政资金捉襟见肘;二是商业银行短存长贷,投融资平台短借长投;三是平台公司定位过宽,治理结构严重缺失。最后,本文提出防范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的七项措施:一是规范平台管理,重组定位做实;二是允许政府举债,竭力市场约束;三是加强信息沟通,共同防范风险;四是推进更为审慎的风险评价举措;五是实行资产证券化,化解信贷风险;六是加强沟通反馈,密切银政关系;七是严把准入门槛,做好增量贷款选择。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一是本文视角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现实性,目前对于我国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管理的研究理论极少,作为社会热点问题,本文将理论与实际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现实性。二是本文内容具有一定的全面性和务实性。本文没有单纯的从理论上来介绍风险识别的方法,而是紧密结合政府融资平台模式、风险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务实性;本文没有局限于政府融资平台角度,而是将商业银行与其结合起来分析,具有一定的全面性。本文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由于部分观点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本文结构、观点及逻辑演绎难免有不妥之处。同时,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管理问题涉及的环节非常多,覆盖面广,本文并不能涵盖所有的环节、考虑所有的因素,国内对政府融资平台的专门研究较少,所以较难获得全面的、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在阐述观点的过程中难免不全面、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