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进城农民工子女随父母来到城市,因为他们的父母希望他们可以获得更好的生活坏境、接受更好的教育。但是由于城乡二元体制和户籍制度的限制,他们不仅没有实现这些愿望,反而还遭受了来自城市制度的排斥和城市居民的歧视。面对歧视,他们有各自不同的主观经验感受,我们称之为歧视知觉。歧视知觉对他们的生活、学习各个方面都会产生较大影响,特别是作为获取新知识和形成健全人格重要途径的学习方面,学习上产生的问题可能会对他们的未来造成难以预计的后果。因此,我们需要重点关注歧视知觉对他们的学习方面造成的影响,找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鼓励他们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并为他们塑造一个好的学习成长环境。为了达到这一研究目的,问题制造者——歧视知觉与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方面的相关关系,歧视知觉对学习可能存在哪些类型的影响效应,这些不同的影响效应会产生哪些后果,要如何去正确看待与处理这些后果都是需要分析的问题。故本研究从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歧视知觉对学习的影响效应出发,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根据存在的具体问题思考如何进行社会工作的介入。本研究在北京市两所农民工子弟学校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分析得出,歧视普遍存在于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各个方面,但是整体的感知程度并不强烈。随后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进城农民工子女歧视知觉与学习方面的表现呈显著负相关,根据多元回归方程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歧视知觉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学习有显著的消极影响。此外,结合个案访谈的分析以及对比前人的研究结果,本研究推测在一定的程度内的歧视知觉还会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学习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该推论与拒绝认同理论的观点接近,拒绝认同理论认为歧视知觉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学习存在着消极和积极的二重影响。以歧视知觉对学习产生的不同影响效应为出发点,分析不同影响效应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本研究提出了以下的社会工作介入策略,第一、社会工作“走进来”为学校链接社会资源帮助改善硬件设施和教学力量、提高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学习能力、同时端正他们的学习心态。第二、通过把进城农民工子女“带出去”的方式加大进城农民工子女和公立学校孩子的交流并帮助他们了解和融入城市社会。